平安集團助力“媽媽的針線活”婦女手工創業項目走出國門

5月18日,由中國外文局、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貧困治理與現代化發展國際論壇在雲南怒江召開,會議主題爲“推進全球貧困治理 促進現代化發展”。

論壇現場,一批由四川涼山彝族婦女手工製作,充滿民族文化特色同時兼具時尚感的質樸手包手工藝品,吸引了不少參會嘉賓的目光。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來自中國平安在涼山少數民族地區策劃發起的“媽媽針線活公益項目。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論壇,並分享了平安如何利用金融醫療科技等資源優勢,在助力中國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所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成果。

而在此過程中,中國平安實施“三村工程”逐漸摸索出一套覆蓋產前扶智培訓、產中產業造血、產後產銷賦能的全產業扶貧週期的長效機制,在幫助中國貧困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脫貧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媽媽的針線活便是中國平安在涼山取得實質成效的公益扶貧項目之一。自2018年以來,中國平安“三村工程”先後在全國21個省、市的廣大貧困地區(已脫貧)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累計發放扶貧資金近300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5萬人,惠及73萬貧困人口(已脫貧)。

一針一線,助力減貧事業

2020年8月,中國平安與經濟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單位在四川涼山彝族地區聯合創立策劃了“媽媽的針線活”婦女手工創業公益項目。該項目通過對回收舊衣物融入彝族傳統非遺設計元素進行二次藝術加工設計,並組織當地彝族婦女手工製作成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對外銷售,並不定期組織手工藝技能培訓及尋找專業團隊幫助項目進行手工藝品開發設計。

2020年底,在中國平安旗下平安銀行私人銀行組織的公益慈善拍賣會上,“媽媽的針線活”手工藝品贏得了大家青睞,展出的服飾、手包等手工製品拍賣所得的幾十萬元善款全部用於“媽媽的針線活”公益項目計劃。

盛瑞生介紹稱,中國平安將通過自身平臺和渠道,幫助“媽媽的針線活”手工藝品展出銷售,在傳承和保護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的同時,推動少數民族婦女的靈活就業,從而實現了對當地婦女的精細化扶貧。

據瞭解,“媽媽的針線活”公益項目在四川涼山的“精準扶貧”中取得了顯著減貧成效。目前該項目已開展3期,中國平安旗下平安普惠運用自身金融優勢,爲項目採購捐贈縫紉機、裁布機、熨斗等設備各60臺,參與婦女80餘人,人均增收超過1萬元。

如今,這一可持續的公益項目即將走進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幫助當地實現脫貧。在貧困治理與現代化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平安宣佈藉助中柬合作在內的瀾湄合作機制,“媽媽的針線活”項目將遠赴柬埔寨,通過在當地尋找具備一定手工藝技能女性進行技術培訓生產製作手工藝品。

手工藝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歷史,近年來柬埔寨爲振興當地手工藝做出了許多努力。柬埔寨希望通過發展手工藝,減少貧困人口,發展扶貧事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隨着包括中柬合作在內的瀾湄合作機制日漸成熟,拓展瀾湄合作新的合作領域,應對瀾湄國家精細化發展要求,優化合作模式,成爲各方雙方的共識。

中國平安希望“媽媽的針線活”公益項目能幫助柬埔寨促進當地婦女就業,消除貧困並實現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減少發展差距,同時也爲中柬合力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的靚麗色彩。

爲此,盛瑞生呼籲,中國和柬埔寨的設計師和高校學生設計團隊,均可以作爲志願者加入支持項目實施,爲“一帶一路”國家減貧事業作出貢獻。

善行絲路,國際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

近年來,中國平安立足自身特色,運用金融科技和醫療生態力量,創新打造出了“三村工程”扶貧模式,並在不斷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三環”和“三保”的可持續扶貧機制,以及一套可複製、可孵化的成熟扶貧經驗。

一個成功的案例則是,中國平安在四川涼山幫助當地開展的產業扶貧。涼山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油橄欖,這種作物的經濟價值很高,而且油橄欖在恰當的種植管理下,越長越值錢,產量好的果樹產量可以達到100斤。2018年,平安“三村工程“幫助當地引入油橄欖種植精準扶貧項目,依託當地油橄欖龍頭企業建立起一套脫貧長效機制。村民只要種植5棵樹就能夠通過土地流轉、勞務務工、銷售分紅收入超過3000元,實現穩定脫貧。目前,中國平安已爲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帶動超過250戶貧困戶年均穩定增收超4000元。

此外,平安還在當地探索出一套“三環”扶貧機制,形成產前扶智培訓、產中產業造血、產後產銷賦能的全扶貧週期的扶貧模式。比如產前平安在國務院鄉村振興局的指導下,組織懸崖村的“致富帶頭人”學習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目前已累計爲全國18個省78個縣培育了3400名致富帶頭人;產中平安基於保險主業,創新研發扶貧“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有針對性提升扶貧產業的競爭力。扶貧保通過與政府、銀行形成風險共擔,爲扶貧產業無償貼息,支持產業生存;溯源保通過區塊鏈技術讓農產品生產全流程可追溯,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增強市場信任打造品牌;防貧保通過對項目地低收入脫貧、易返貧人羣提供兜底保障,了卻羣衆因病、因災、因學、因生產等易致貧風險,目前已累計爲約84萬人提供903億元防貧保障。產後通過平安超過5億客戶的互聯網電商平臺運營優勢,協助扶貧企業銷售,形成產銷閉環。公司高管號召全體員工積極開展“平安雲農場”、“直播帶貨”等系列消費扶貧活動,現已完成採購、協銷扶貧農產品逾4.8億元。

中國平安打造的“三村工程”自2018年先後落地全國21個省、市、地區後,累計發放扶貧資金近300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5萬人,惠及73萬貧困人口;並援建、升級1,228個鄉村衛生所、1,054所鄉村學校,培訓村醫11,843名、鄉村教師14,110名,體檢義診覆蓋11萬餘人,受益學生達30萬人。

盛瑞生表示:“中國平安將繼續積極探索,運用自身科技金融與醫療生態的優勢,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減貧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