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齊 產業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山西省昔陽縣平原村,地處太行山深處。2014年,全村248戶535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7戶、貧困人口236人。

隨着脫貧攻堅深入推進,短短几年光景,東平原村大變樣。2017年,全村脫貧摘帽,村集體收入突破20萬元。說起近年來的變化,村裡人愛說6個字:人心齊,產業興。

民心,擰成一股繩

“哪家有困難,我們得做好服務工作……”早上9點,東平原村黨支部書記韓雲維主持召開每週一次的黨員幹部議事會,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全體黨員參會,一起商量解決村裡的大事小情

“以前村兩委班子凝聚力不強,很多事想幹都幹不成。”15年前的東平原村,村集體負債10多萬元。當年37歲的韓雲維已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在村裡黨員幹部的推舉下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大家勁往一處使,才能爲村民多辦實事。”韓雲維暗下決心。

上任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村裡蓋新磨坊。“蒸玉米棗糕,以前得去隔壁村磨面。”韓雲維說,“有了新磨坊,省了不少勁,一下就暖了村民的心窩。”

修路、引水、建養老食堂……數年間,實事一件件辦,民心一點點攏,村兩委班子的威信逐步提升。

51歲的韓兵瑞曾是村裡的貧困戶,早些年在縣城打工,只有農忙時節回家。2017年,東平原村建起蘋果園,韓兵瑞加入了專業合作社,一年能掙1.5萬多元。看韓兵瑞做事認真,韓雲維推薦他負責村裡的治安工作。韓兵瑞爽快答應:“現在的村幹部讓人信服,以前我只顧自己,現在也想多爲村裡做點事。”

“以心換心,把羣衆煩心事解決了,羣衆就認可你。”韓雲維說,東平原村黨支部連續10多年被評爲昔陽縣優秀基層黨組織

一盤散沙到民心凝聚,東平原村邁上脫貧致富路。

興產業,增收步子

蘑菇棚裡,一朵朵雪白的雙孢菇長勢喜人。66歲的韓維荷用手輕輕捏住菌柄,左右旋轉,一朵雙孢菇輕巧入籃。

以前,韓維荷只是侍弄自家那點地,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東平原村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耕地少、荒溝多,致富門路窄。

從2006年開始,韓雲維帶領村民填荒溝,10來年時間,全村耕地增加了一倍。有了土地,東平原村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蘋果種植等產業。2014年,東平原村投資20萬元平整土地80餘畝,引資92萬元建成雙孢菇產業園區

韓維荷跟親戚朋友借了2萬元,又貸款5萬元,帶頭承包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蘑菇棚。埋頭幹了一年,秋季一茬菇賺了8.4萬元,春季一茬又賺了2.19萬元。同年建棚的種植戶,也都喜獲豐收。

現在,東平原村的雙孢菇園區年純收入70萬元,能爲村集體帶來固定租金3萬元。園區裡還建有集雙孢菇種植、倉儲、加工、銷售等爲一體的綜合產業鏈,間接帶動12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收,每年還爲加入合作社的34戶貧困戶分紅。

前些年,東平原村又準備發展蘋果產業,聘請山西農業大學教授作爲專業指導員,引進蘋果新品種。村裡流轉近500畝土地,利用市級財政扶持資金100萬元,種植蘋果樹2萬株,並配套建成滴灌系統。

“後年就能掛果了,預計年產值300多萬元,能帶動50戶脫貧戶繼續增收,每年還能爲村集體增加收入7萬元。”韓雲維充滿信心。2019年,東平原村總收入達515萬元,村集體收入達20多萬元。

惠民生,人人喜安居

村北蘋果園,村南糧田村東蘑菇園,人人有事幹,戶戶都掙錢,東平原村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樂業也要安居。前些年,東平原村村容村貌差,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短缺。隨着產業發展步入正軌,各項惠民工程提上日程

下午5點,東平原村的日間照料中心裡,剛做好的飯菜在竈上冒着熱氣。“到點來吃飯,頓頓都吃新鮮的。”75歲的村民趙愛棠說,在這裡,五保戶每天拿出4元錢、低保戶拿6元錢就能解決一日三餐,“農忙時,其他村民也可以在這裡吃飯,午餐最貴的也只要4元錢。”

“美麗鄉村看平原,渾水池塘噴泉……”等着開飯的空當,趙愛棠跟記者分享他寫的打油詩

“你猜猜村裡這個大噴泉從前是啥樣?”“就是個臭水坑,到了夏天,路過都得捏鼻子。”趙愛棠自問自答。2018年8月,原本的臭水坑被改造成音樂噴泉,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這兩年,東平原村好事連連:鋪了進村柏油路栽種6000多棵綠化樹,建起了農民公園、農俗博物館……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