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網評:以“非遺”爲抓手,讓年味更加濃烈起來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人抱怨,年味越來越淡了。表面上看,是儀式感的缺失,但實際上真正癥結還是,文化淡化。但這並不意味着傳統習俗和文化,正在消失,只能說是大多數人缺乏發現傳統文化魅力眼睛,以及積極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而要想打破這一現實窘境,讓年味重新濃烈起來,“非遺”,則是一個重要的抓手,是“牛鼻子”。而要想“非遺”重受追捧,年輕人無疑是關鍵所在

現在,國內各地“非遺”,一面守傳統精華,一面隨時代潮流革新,且越來越時尚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國人尤其是90後的年輕人,成爲“非遺”的擁躉。所謂革新,既體現在具體技藝和呈現形式上,也體現在傳播途徑上。

就革新技藝和呈現形式而言,以蘇繡爲例,就結合年輕化、生活化的追求,對於內容進行創新,年輕人喜歡,是蘇繡的新目標。在呈現形式上,蘇繡更是跳出畫框,變成手機殼、耳環筆記本、卡包。至於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傳承人對原料配方成型方法窯溫控制等關鍵環節進行改良,研發了7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的砂器。傳承人還嘗試結合山西平遙推光漆製作出色澤鮮豔的花瓶糖果盒作品

而在傳播途徑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已經成爲主流,尤其是互聯網多形式傳播的存在,已讓非遺的傳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比如,蘇繡的設計師們,設計了很多蘇繡教學課程,讓更多人在線上線下接觸這項技藝。成爲“爲美好生活服務”的產品,是“蘇繡”們的目標。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傳承人,在短視頻展示砂器的製作過程,傳播砂器文化

以前,“非遺”距離我們每個人彷彿都很遠,但現在,依靠互聯網便捷通達,“非遺”就在我們身邊。 “非遺”正在順應時代民衆的要求,發生改變,技藝活起來,文化動起來,非遺會有更強的生命力。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在感受“非遺”的魅力。如此,不僅能找回濃濃的年味,更能找回文化自信,精神寄託,還有利於非遺的傳承。

在濃濃年味中,感受非遺的文化力量京劇、蘇繡、太極拳秧歌秦腔豫劇嗩吶藝術、麪人、相聲、火把節民間社火燈會……春節將至,各地都應該以非遺惠民樂民爲抓手,積極營造傳統年味,讓年味更濃烈,這也契合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