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頻道上了就不能下?如何提升有線電視節目品質?

頻道上了就不能下?試問NCC如何提升有線電視節目品質?(圖/林睿康記者攝)

記者林睿康/分析報導

凱擘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報備下架「民視臺灣台」和「民視第一臺」,因爲和「民視新聞臺」上架中華電信MOD時間點太近,驚動NCC調查。雖然凱擘已撤案並表示會繼續和民視協商,但是也衍生出一個問題,「難道已經被NCC警告節目品質不佳的兩個頻道,系統業者不能進行任何調整?NCC如此鄉愿的做法,試問要如何提升節目品質?」

有關爲何向NCC報備下架「民視臺灣台」和「民視第一臺」?凱擘指出,原來安排民視「臺灣台」和「第一臺」上架免費數位頻道區的原因,是考量節目內容國會議事轉播,可讓大衆即時瞭解國家大事,但後來因爲國會議事改由公廣集團旗下頻道轉播,且發現到這兩個頻道未轉播國會議事後,其節目編排多爲重播民視主頻的戲劇綜藝內容,因此,基於提供收視大衆更優質的節目內容,才依法向NCC報備數位頻道營運計劃變更。由於這次頻道異動尚未獲得NCC發備查函迴應,因此將再與民視公司續行協商,以期提升這兩個頻道的節目品質。

凱擘的說法固然要撇清下架民視這兩頻道與「民視新聞臺」上架中華電信MOD沒關係,但也不否認,NCC揚言啓動調查,的確造成凱擘的壓力。只是,NCC此舉,也給外界「顧此失彼」之感。怎麼說?

爲提升國內自制和新播節目比例, NCC去年年底發佈「衛星頻道節目供應事業播送本國節目管理辦法」,並從今年1月正式實施。根據NCC9月6日公佈1到6月的「無線電視頻道」查覈結果,在21個無線電視頻道中,由於「民視第一臺」和「民視臺灣台」兩個頻道播出的本國戲劇節目的自制率和新播率沒有達到標準,因此依照廣電法第42條第1款規定予以警告。

既然NCC都認爲「民視第一臺」和「民視臺灣台」的節目品質仍須努力,爲何系統業者不能引進更優質內容的頻道來取代呢?而NCC卻以「維護消費者收視權益」爲由出面關切,試問「讓消費者收看主頻早已播出過的內容,這難道不是傷害消費者收視權益?不是搞鄉愿嗎?」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就表示,「有業者質疑NCC只是爲政治風險做控管,觀政治風向爲依歸,視市場秩序無物。各界都期待看到頻道上下架能有真正的公平機制,更期待看到NCC真正公平處理頻道的上下架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