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製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連續12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成爲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一項項可喜的進展,見證着中國製造業的百年變遷,更折射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強國建設取得的新成就

我國製造業發展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積累了寶貴經驗: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走符合中國國情工業化道路,必須將滿足人民羣衆需求作爲製造業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些經驗需要我們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挑戰。“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求“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明確提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產業體系完備、配套齊全,並深度融入世界產業分工體系,成爲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重要一環。要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高效聯動、相互促進。

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努力突破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體系化提升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着力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加快佈局工業聯網、雲計算、無人駕駛新興產業

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要乘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東風”,深化供給結構性改革,做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篇大文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將加速我國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更將有力帶動我國製造業產業結構、技術結構、能源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同聯動發展。

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還要抓住數字經濟新機遇,下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這盤大棋。要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推廣。要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瞄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化企業在生產、管理、研發和市場各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加快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國製造業着力深化改革、強化創新、深化融合,製造強國建設正不斷邁上新臺階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