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崁老師父打拳 典藏開麥拉

師父黃應華(左一)示範勤習堂拳法廖廷春(右)師父坐着看後輩功力。(周麗蘭攝)

81歲的廖廷春(右)擔心失傳,找了攝影師紀錄。(周麗蘭攝)

勤習堂91歲的李鑼村(左),打起拳仍虎虎生風。(周麗蘭攝)

西螺七崁武術師傅這幾年凋零得快,傳承的人越來越少,體育署展開七崁武術數位典藏計劃,拍攝師父們的拳法及文物臺藝教授謝顒丞帶領團隊12日踏查,10個師父示範各派「拳母」,其中81歲廖廷春已不太有力氣,仍努力把「型」打出來。

西螺七崁是臺灣本土拳的代表諺語「過得了西螺橋,過不了虎尾溪」見證七崁武館的燦爛年代,但近年沒落迅速,習武者寥寥可數。

臺灣拳代表 擔心失傳

西螺七崁武術基金會執行長雲林縣議員明哲不忍七崁武術在這一代失傳,每年都邀請師傅們聚會打拳,但能打的一年比一年少,去年他向體育署請命七崁武術文化要保存。

體育署決定納入武術數位典藏計劃並且提早拍攝,科長王非凡表示,從本土的西螺七崁武術出發,因爲它不只是武術,也是常民生活文化。

計劃主持人臺藝大前校長現任教授謝顒丞表示,西螺是臺灣少數具有特色、完整又集中的武術聚落,將蒐集人物器物套路,因有凋零的考量,人物以年長者優先

91歲李鑼村 耍棍威風

李明哲奔走懇託武館師父示範,包括振興社的廖廷春、程文雄、黃文旺、胡金條程本池程英吉;勤習堂的李鑼村、王俊南、黃應華、孫俊英,大多70歲以上。

其中81歲的廖廷春早年擔心傳承在自己手上斷掉,特地找了攝影師做紀錄,12日示範時已不太有力氣,但拳法仍很到位;高齡91歲的李鑼村拿棍耍開,仍然是虎虎生風。

李明哲表示,希望此舉激發傳承的使命與熱情,七崁武術的價值被發現。館主程文雄希望政府每一個莊頭都去搜集,給後代一個久久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