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藥師善用臺語 傳遞正確用藥觀念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組長黃淑芬,呼籲民衆善用藥物諮詢資源,不要讓權利睡着了,與藥師多溝通,接收正確用藥觀念方法,確保藥到病除。(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俗諺: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但藥更不能亂吃!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組長黃淑芬說,以前王祿仔仙賣藥的話術:「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已不爲人接受,取而代之的是,藥本就像刀的兩面,有效果也有副作用,但若沒有正確服用,可能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

黃淑芬指出,藥品要怎樣吃纔算對,細究訣竅臺語俗稱眉角)很多,雖然在醫院領藥藥袋上都有13項標示,但有時有看沒有懂。現在藥品諮詢管道多元,可以書面電話或透過網路問藥師;但相較北部,南部地區只會用臺語溝通的長者較多,甚且有的長者不識字語言就成了主要的溝通工具

而年輕藥師臺語說「不輪轉」的比例頗高,根據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針對「客觀結構式臨牀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以下簡稱OSCE)學員的統計,約有4成,而且越年輕的藥師比例越高。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爲了改善新進藥師用臺語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在新進藥師的訓練計劃中,安排有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客觀結構式臨牀技能測驗」。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設計藥物諮詢情境,讓學員面對只能用臺語溝通的標準病人,解說藥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此時會觀察到一些雞同鴨講情形,當下考官會予以個別回饋指正。

但有鑑於藥師對用臺語溝通的自信心不夠,越不敢講越不會講。且OSCE教案也不能涵括所有常用的專業語詞,因此順應學員的主動需求,另行爲年輕藥師舉辦臺語溝通課程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邀請神經內科醫師楊浚銘社會服務部主任邱美珠,到藥劑部講解臺語溝通,首先楊醫師以詼諧的語氣先點出不是所有的語詞都有相對應的說法,如長頸鹿企鵝等,這是其歷史地理背景所致,讓學員也瞭解不須甚麼都硬翻成臺語纔是會講臺語。

接着利用雲端即時互動反饋系統,讓學員投票出想知道臺語怎麼講的專業語詞,再由楊醫師一一作正確的講解,另一教師邱美珠主任也適時地補充正確語法

黃淑芬表示,上課前學員自評「是否能精確地用臺語解釋特定藥品的注意事項及治療適應症」只有10.3%的學員回答「沒問題」,上課後提升到74.1%;上課前填答「還可以」的比例有58.6%,上課後則降低到22.2%;顯見課程對學員的助益良多。

黃淑芬強調,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所以每個人多少都有吃藥的經驗,民衆對藥品正確使用有知的權利。良好溝通的要素首重在雙方都在同樣的頻道,也就是使用相同的語言,而語言能力不是一蹴可幾,但在有計劃的訓練下,可逐步達到溝通無礙的境界

黃淑芬呼籲民衆善用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提供藥物諮詢的資源,不要讓權利睡着了,下次領完藥後,別忘了轉個彎到藥物諮詢室,與藥師多溝通,接收正確用藥觀念與方法,確保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