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LED打價格戰也打團體戰
文/林宛儀
三安入股璨圓開了LED界陸資參股的第一槍,進入照明時代後,兩岸甚至是全球整合已不可逆。爲降低成本,國際大廠加速釋單,晶電是此一趨勢受惠者。
喧騰一時的中國最大LED廠三安入股臺灣LED磊晶二哥璨圓專利、不得挖角人才、不得介入經營及不得技術移轉」,三安同意前述的「四不原則」,因此全案已定。
三安將以每股十九元、共新臺幣二三‧五二億元取得璨圓十九‧九%股權,擠下日商三井,成爲璨圓的最大法人股東,這也創了首宗陸資參股臺灣LED廠的紀錄。
璨圓董事長簡奉任表示,璨圓的優勢在於背光源,而三安優勢在於LED照明,二者攜手合作,將可共同開發大陸市場,也有助於三安搶攻全球訂單,雙方互蒙其利。
安璨戀寫下歷史紀錄
而璨圓擴大LED晶粒出海口的計劃,除了水平整合的「安璨戀」之外,還有垂直整合的方面,就是與中國彩電大廠TCL、中國LED封裝廠深圳瑞豐光電,三方合資設立LED背光源及模組、照明光源及模組廠的投資案,正在等待投審會通過,一旦過關,對於璨圓搶攻大陸LED市場商機自是多了一分競爭力。
至於陸資參股臺灣LED廠,璨圓恐怕不會是唯一的案例,因爲市場盛傳中國LED二哥德豪潤達將來臺找伴,對於隆達及新世紀有興趣。
LED業界大老指出,LED產業大者恆大是趨勢,臺灣LED磊晶廠技術領先中國,但是陸廠具有資金及市場的優勢,因此積極向臺廠招手,先前三安就曾鎖定隆達、新世紀和璨圓,所以德豪潤達會找隆達及新世紀並不令人意外。
德豪潤達在二○○九年切入LED封裝領域,之後積極往上游發展。
去年底以六一‧二億元取得中國最大照明廠雷士照明二成股權,雙強聯手產生的效益,爲德豪潤達可以生產優勢結合雷士的品牌與通路強項,等於從上游的磊晶、中游的封裝,一直通吃到下游的照明產品及通路。
而今年八月三十日,德豪潤達公告與雷士照明分別出資四○八○萬元人民幣(約一‧九六億臺幣)及三九二○萬人民幣(約一‧八八億臺幣)在廣州設立LED封裝廠,擴充封裝產能。
德豪潤達在中游封裝產能、下游照明品牌、通路都有了,但該公司的MOCVD機臺只有五○~六○臺,遠遜於晶電(含廣鎵)的三百臺,而三安加上璨圓合計達二七七臺,這也讓德豪潤達芒刺在背。
該公司認爲,MOCVD機臺至少要達一百臺以上,才足以站穩第三勢力,而不論入股隆達還新世紀,不需要擴產就可以讓MOCVD機臺數衝到一百臺以上,也不會因爲產能過度擴充而影響供需秩序。
德豪潤達擬來臺招親
市場傳言德豪潤達將隆達列爲首選,除了隆達跟德豪潤達一樣採「一條龍」營運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隆達有替飛利浦、歐司朗和Panasonic等國際大廠代工的經驗,並坐擁友達集團的資源。
不過,入股隆達要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同意,況且隆達已有友達這個出海口,讓德豪潤達入股恐怕沒有很大的加分效果,因此恐不易譜成戀曲。
新世紀表示,並未對外發布任何有關洽談策略合作伙伴資訊。
不過,新世紀沒有「富爸爸」能靠,也沒有通路和強大的品牌力,如果德豪潤達真的入股,對於新世紀的加分效果是比較大的。
另外,兩岸最大的LED磊晶廠晶電,擬以不超過二‧五億股的上限辦理私募,引進LED照明的策略夥伴,傳言已有多家國際照明廠來臺探詢。
不過,晶電大股東不願意「賤賣」,要求私募價不得低於每股淨值(今年第二季底的每股淨值是四九‧二七元),因此預料在成功私募之前,晶電的股價表現應該不會太差。
爲什麼近來兩岸LED產業整合風起雲涌呢?因爲隨着LED進入照明時代,孤軍奮戰已經過時,能夠合縱連橫纔是王道。早在兩岸LED這波整合風潮之前,國際大廠就已進行整合。
據統計,全球光是路燈的替換商機就高達二兆元,若是加計商用照明及室內照明,整體LED照明商機至少有數十兆元,如此龐大的商機相當誘人,因此除了原有的LED磊晶、封裝廠外,半導體及面板業者也想分一杯羹,而生產傳統照明燈具的業者因害怕被取代,也不得不投入此一戰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過去LED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大多是標準化的規格品,因此單打獨鬥是可行的。
然而,進入照明市場後就不是如此,未來的發展很有可能是LED元件與模組爲標準化及規模化,LED燈具則朝客製化與在地發展爲主,因爲像是住宅和商用建築所需的燈具一定不同,戶外和室內也不可能一樣。
而日本住宅空間狹小,不適合歐美地區家庭愛用的吊燈,因此LED照明勢必要因地制宜。
集團作戰是王道
而LED燈具必須仰賴在地企業以區域品牌與通路進行銷售,爲了克服在地化的障礙,國際大廠陸續進行併購與整合,當中飛利浦是目前在LED照明領域佈局最完整的企業,其他包括CREE、歐司朗及GE等大廠近年也持續整合上下游。
原本LED照明市場沒有領導廠商,前十大廠合計市佔率低於二五%,然而,此一情形已出現變化,以飛利浦爲首的國際大廠的上下游整合效益發揮,市佔率因而提升。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預估,飛利浦今年市佔率將達一三‧八%、歐司朗將達九‧三%,而Panasonic將達六‧六%,全球前三大廠合計市佔率逼近三成,剩下的七成市場由全球數千家廠商分食,殺價競爭在所難免,所以有許多廠商是「有營收、沒獲利」。(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