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立陶宛 歐盟動起來 法、德對北京表態了

法國官員公開呼籲歐盟應迅速回擊,以阻止北京與立陶宛的貿易衝突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甚至讓歐盟成爲糾紛中的人質,而德國也罕見地表示將與立陶宛站在一起。圖爲總統蔡英文(右)日前在總統府接見波海三國國會友臺小組主席及國會議員聯合訪問團。(圖/中央社)

隨着立陶宛允許臺灣以其名在立國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引發北京回擊更將戰火擴張至歐盟多國;對此,法國官員公開呼籲歐盟應迅速回擊,以阻止北京與立陶宛的貿易衝突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甚至讓歐盟成爲糾紛中的人質,而德國也罕見地一反沉默態度,表示將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即將接掌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巴黎,矢言將增加手頭上能用於商業糾紛的防禦性武器,好讓歐盟的貿易政策能更加自信。

有鑑於北京與維爾紐斯的緊張局勢;甚至北京爲報復立陶宛升級與臺灣的外交關係,不僅對立陶宛祭出貿易報復,包括法國、德國、瑞典等歐盟國家的商品,都因使用立陶宛零件而慘遭北京杯葛,這給予法國行動的機會。

※反脅迫工具

報導指出,歐盟正計劃推動名爲「反脅迫工具」的新貿易武器,其目的正是用於像北京與立陶宛的貿易糾紛;但相關立法需要數年才能生效,而迫不急待法國正式呼籲,需要在法案生效前就採取行動以挽救立陶宛。

當「Politico」詢問巴黎是否會在反脅迫工具正式上路之前,推歐盟一把以採取行動抵制北京時,法國官員坦言「是的,我們將很快地採取措施」。儘管「反脅迫工具」還在談判中,但或許能提前先做一些事情來支持立陶宛。官員強調,法國在輪值主席期間,自信與防禦工具將成爲貿易議程的優先事項,「輪值期間巴黎將遵循主權路線」。

2021年5月,立陶宛退出遊北京主導、目的在於加強與東歐國家接觸的「17+1合作機制」;隨後允許臺灣以其名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這些讓北京祭出貿易報復。

※用27+1與北京對話

雖然外界紛紛指出,使用臺灣爲名違反了「一中原則」,使得北京大動肝火;但該名法國官員表示,「還不清楚爲何北京對立陶宛採取行動的決定性因素。不過,的確可能是臺灣的緣故,但立陶宛退出17+1也脫離不瞭關係。你瞭解的,我們一直希望類似對話以27+1的方式進行」。

立陶宛日前退出17+1時,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立陶宛不再自認是17+1機制一員,不參與這個計劃。」他強調,從歐盟角度來看,17+1企圖在歐洲內部製造分化,歐盟應該以更有效的27+1與大陸交流」。

但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北京與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之間的貿易爭端,已演變爲全球地緣政治議題。在該議題上,民主原則往往屈服在對方經濟影響力之下。不過,臺灣設立2億美元的投資基金,而立陶宛將因此受益,美國也矢言採取行動保護立陶宛。

※德國態度轉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日與德國新任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對中國政府企圖霸凌人口不到300萬的國家表達直接關切。美國將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友、夥伴合作,共同對抗此一恫嚇」。

布林肯所指的恫嚇,就是北京暗示歐美企業生產商品時不要使用立陶宛零件,否則將無法叩關大陸市場。貝爾伯克則補充「作爲歐洲人,我們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報導認爲,相較於2021年,德國的語氣明顯出現變化。當時德國前政府官員在訪問時還表示,立陶宛事前沒有諮商歐洲夥伴就擅自加強與臺灣關係,如今又喊出歐洲團結,柏林恐怕很難在爭端中支持立陶宛。但如今,德外長居然明言將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