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錢嘍!陸房市低迷土地賣不動 地方財政困難靠罰款補缺額
大陸許多地方府財政困難,企業與民衆經常遭到各種高額罰款,最常見的就是路邊攔檢罰款,引發不少民怨。圖爲廣東茂名市交警執行路透攔檢。(圖/搜狐網)
疲軟的中國經濟促使一些資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尋求非常規收入來源。一些地方政府的執法人員已逐漸成爲當地政府收入的一大來源,這種被稱爲「逐利執法」正無所不用其極地從民營企業與民衆手中搶走可能用來救命的錢,用來彌補地方政府龐大的財政缺口。
《華爾街日報》引述陸媒報導說,作爲充實地方財政的一個手段,中國數個地區的員警和其他執法機構加大了對違反交通規則、商業和安全法規以及其他輕微違法違規行爲的罰款力度和頻次。有時一些地方官員對與其轄區無關的案件進行查處,追查幾百公里外的違法嫌疑人,這種做法在律師和官方媒體口稱作是「沒收其不義之財」。
例如今年稍早有來自東北邊境地區的員警到上千公里外的北京逮捕一家視頻串流媒體新創企業創始人,指控該公司從事非法多層次傳銷。該公司反過來指控調查人員捏造罪名、越權管轄,試圖謀取這家公司的資產。另一家中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也指責無錫市警方超越管轄範圍,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展開非法的多層次傳銷的刑事調查。
報導說,中國政府抨擊了這種大肆沒收資產和罰款以增加財政收入的做法,稱這是「逐利執法」。隨着中國在經濟復甦乏力以及房地產泡沫破裂,這種長期存在的現象再次爆發,促使中國最高市場監管機構宣佈對濫用監管權力填補金庫的行爲進行新的打擊。
報導表示,這種「逐利執法」源於地方債務沉重,長期依賴的土地出讓金因房市低迷而減少,財政因此陷入困境。有些地方政府爲增加收入,進行虛假交易,設立表外融資工具,從自己手中購買國有土地和資產。許多地方政府還加大了執法力度,通過亂罰款、亂收費和沒收民間資產來創造收入。
今年5月大陸官方媒體曾報導,河南省有關部門對卡車超載行爲處以超高額罰款與重複罰款,有一名司機在2年內收到58張罰單,總額約合3.8萬美元(約合臺幣117萬元),此事引發公衆的憤怒。網上視頻甚至錄到一名執法官員說,「經過3年的疫情,現在財政都沒錢了,這叫『執法到位』,該罰的錢,必須得罰。」
地方政府當然否認給官員設定罰款配額,大陸中央政府對公安機關跨轄區辦案設置了限制,但罰款的經濟與政治回報很誘人,地方政府根本無視於這些規定。例如2021年河北霸州市,2個月內以政治運動式的罰款、亂收費、沒收等榨取了900多萬美元(約合臺幣2.78億元),該市因此受到批評。其他地方巧立名目以近乎勒索方式向企業進行高額罰款,即便在官方媒體上都不勝枚舉。
報導說,中國一些律師和人大代表呼籲進行更全面的改革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將所有罰款和沒收的資產上繳中央國庫,以減少地方官員通過罰款增加收入的動機,但至今這項動議仍無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