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水大戰 使用者付費才合理

半導體廠是用水怪獸。圖爲臺積電12吋晶圓。(臺積電提供)

臺中、苗栗將擴大限水,民衆已開始採購水桶準備「搶水」。每逢旱災先犧牲的總是農業民生用水,大多數的水資源工業大戶使用,自來水公司卻連年虧損,等於把納稅人的錢拿去補貼工業用戶。其實很多工業大戶、科技大廠樂於善盡他們社會責任政府應儘速調整價格結構,讓使用者負擔合理成本,纔是業者永續發展之道。

景氣翻揚,「五缺」躍上臺面,近年半導體一片榮景,業者準備大手筆投資,例如力積電昨舉行苗栗銅鑼12吋晶圓廠動土典禮總投資額2780億元,總產能每月10萬片將自2023年起分期投產,但眼見苗栗限水現實,令人不得不擔心晶圓廠正式投產後,是否面臨更嚴峻缺水狀況

半導體廠是吃水怪獸,在晶圓清洗上要使用乾淨程度爲自來水1000倍的超純水,經過製程臺後,變成了含有氫氟酸、銅、鈷和重金屬工業廢水,現實上是很難回收再用於製程中。以臺積電爲例,臺灣廠區用水量達15萬8900噸,由6個水庫分別供應,其中,竹科廠區日用5.7萬噸,中科日用約共爲4.9萬噸,南科也要5萬噸。

1公噸自來水就是1度,水公司水價最低爲每度7.35元,51度以上12.075元,一般來說,四口之家1天大約用水1度。而臺積電用水量大概可以供60萬人民生用水,耗水量十分巨大,1年水費卻僅7億元,相較臺積電去年全年稅後純益約5178.85億元,水費大概只僅佔千分之一。

如果耗水費開徵,臺積電絕對有能力負擔,政府扶植產業並非無限上綱,相信臺積電也樂繳更多的水費,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確保未來穩定的水資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