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中部地區首季經濟關鍵字

承東啓西、連南接北,中部地區猶如一道“脊樑”,挺立於廣袤中華之腹地國家發展改革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部六省地區生產總值達5.4萬億元,同比增長22.4%,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呈現出強勁反彈、接續向好的勢頭。

韌性強:經濟恢復跑出“加速度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裝配車間裡,工人有序忙碌着,通過加工機牀、裝配平臺等加緊趕製礦用半自磨機,快馬加鞭衝刺訂單任務。

中信重工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公司營收約18.85億元,同比增長74.66%;淨利潤約6329萬元,同比增長201.23%。今年第一季度,中信重工國內外市場訂單“飽滿”,在吉林、山東等國內重點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訂單量持續增長。

前身爲洛陽礦山機械廠的中信重工,不僅保持了原有的礦山機械製造的領先地位,還在工業CT、特種機器人高新技術領域嶄露頭角。

作爲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部六省展現出不一般的經濟韌性。去年遭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湖北省,今年一季度實現漂亮開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3%。

動能強:“三駕馬車馬力十足

“正式投入運營不到2年的時間,我們服務的企業從兩三家快速增長到如今的20多家。”安徽省定埠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鵬說,自2019年6月28日開港以來,定埠港一期已實現吞吐量670萬噸,成爲皖東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港口。今年一季度,定埠港吞吐量同比增長16.28%。

記者在定埠港碼頭看到,港口水域停泊着滿載黃沙、廢舊鋼材的貨輪,20多米高的巨型固定吊機正在用磁力吸盤把船上的貨物吊起來裝載到貨車裡,然後運往鍊鐵廠。“一艘貨船運輸量相當於30輛重型卡車。相比公路運輸,水運至少可以降低三分之一的成本。”趙鵬說。

在中原大省河南,一季度中歐班列鄭州)開行349班,同比增長122%,集疏網絡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伙伴超6000家。依託中歐班列,鄭州成爲內陸地區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之一。法國葡萄酒、意大利橄欖油、俄羅斯果汁……每天來鄭歐商品展示體驗中心購買商品的顧客絡繹不絕。

川流不息的車站、碼頭,成爲中部地區展現經濟動能的最好註腳。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一季度,中部地區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駕馬車”馬力十足,增速分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4.3、4.9、25.6個百分點。

活力強:科技創新闖出“新名片

一塊平淡無奇的紗窗一次性可以使PM2.5的過濾率達到99.5%,一隻口罩重複使用20次不產生異味,一座氣凝膠能耗小屋不需供電就能“自給自足”……這是記者不久前在華陽新材料集團新品發佈會上看到的“黑科技”。

一年前,這家企業的前身陽煤集團曾是知名老牌煤企。經過改革重組,華陽新材料集團聚焦新材料藍海,大力佈局處於研發尾部、量產首部的新項目,短短一年間,新產品噴涌而出。今年一季度,華陽集團氣凝膠科創城實現銷售收入4284萬元。

這是中部地區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中部六省新興動能快速增長、持續增強。環顧廣袤中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六省高技術製造業或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全部實現20%以上強勁增長。

產品產量看,一季度山西新能源汽車增長6.8倍,安徽工業機器人增長96%,江西智能手機增長313%,河南民用無人機增長138%,湖北3D打印設備增長25.6倍,湖南集成電路增長2倍……一張張“新名片”,傳遞出高質量發展信號:中部地區正由傳統裝備製造基地,升級爲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