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電機系教授開鍼灸課 學生搶修一位難求

張翔教授鍼灸與近代科學課程。 (圖/清大提供)

生活中心新竹報導

國立清華大學爲實踐全人教育理念,開國內風氣之先爲大學部學生提供共同通識課程,學生在學習專業領域知識之外,還可接受不同領域知識的薰陶。藝術、文學法政、應用科學、心理與社會等課程五花八門,其中最熱門的課程,當屬電機工程學系張翔教授開設的「鍼灸與近代科學」。「鍼灸與近代科學」在學期選課期間都引發學生搶課大戰,這學期(103學年度下學期)該課程限150人修課,有330餘人搶修,經過加退選後正式修課人數爲196人。這門課程特殊之處,不僅只在每學期選課期間學生搶修,更在於這門課程是由西方電機工程專業背景的教授所開設的東方醫學課程。張翔教授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博士,在清華電機系任教28年後榮退,4年前開始在通識中心開設「鍼灸與近代科學」課程,然而,他接觸鍼灸並思考鍼灸治病機理長達40年之久。

張翔表示,他是信奉科學的人,還曾因此拒絕母親學習鍼灸的要求,然而在金門服役時身受重傷,回臺灣軍醫院療養時,同一病房的是一位中西醫並修的醫生,他親眼目睹這位醫生以針、灸、藥輕而易舉地治癒西醫不能治的疑難雜症。至此開始,他與鍼灸結下不解之緣。張翔認爲,西醫分科細緻而中醫講究整體,氣(神經功能)、血(血液循環功能)的運轉機能是中醫的首要探究的重點。經過40年研究後發現,西方以還原論爲基礎物理學用以研究複雜系統頗有不足;而東方以整體論爲基礎的醫學,用以研究複雜系統有其優點。張翔今年初獲大馬拉曼大學中醫系擔任客座教授兩個月,爲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第一人,這段期間他獨立或跨國研究合作共發表三篇論文,建立「中華自然哲學數學原理」,有別於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統一了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自然哲學、科學及醫學。四年前張翔教授在通識中心開設「鍼灸與近代科學」課程,其初衷便是希望介紹鍼灸這項珍貴的人類資產,他表示,課堂上有許多對針灸好奇的學生,亦不乏有自身正受到病痛,或是親朋好友因病離世的學生,想要了解鍼灸作爲治療的參考。化工所碩二的楊庭瑞說,平常很少見到有人以科學系統化方式來建立中醫理論,感覺也不是一般中醫師能夠做到的,張翔老師的課程融會中西理論,能學到很特別的知識。大一不分系的潘珠峰在課堂上很認真地提出多問題與老師討論,他不否認一開始是聽說這門課「很甜、很涼」才選修,正式上課後發現老師用西方科學系統的方式來探究中醫的奧秘,覺得很有趣。外文系大四的吳沛蓁表示,張翔老師非常博學多聞,在課堂內外的知識學問,老師也都樂意和學生討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此收穫很豐富。張翔說,想修這門課的人很多,而他喜歡跟學生交流討論,從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理解的深度。所以助教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課堂上設置「搖滾區」,老師隨時會點名,不能打瞌睡,對課程有熱忱的學生可以主動報名,結果有心求道自願坐「搖滾區」的學生約有100人。

在「鍼灸與近代科學」之外,張翔另外與材料系教授陳瑞凱合開「中藥與近代科技」課程也很熱門,盼提倡中華特色的醫藥科技,繼往聖之絕學,也期待能夠啓迪青年學子做個有智慧的人。

▼張翔教授的鍼灸與近代科學課程。 (圖/清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