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水沙連古道風華再現 驚見「長在葉片上的果實」

日月潭水沙土地公古道修建啓用健行,路旁驚見「長有3顆果實」的落葉。(沈揮勝攝)

古道修繕完工啓用,日管處員工、志工社區人士踏勘、生態與環境體驗學習。(沈揮勝攝)

清代鹽路「水沙連古道」土地公鞍段景觀美麗、古廟遺址建物典雅。(沈揮勝攝)

百年古廟遺址,建物之典雅讓人驚豔;基於尊重歷史,日管處並未將它重建,而是就地保留、發思古幽情。(沈揮勝攝)

葉片上「3顆水果」已經爛了1顆。日管處副處長郭振陵解釋,那是「蟲癭」,並非水果。(沈揮勝攝)

古道認養單位簽約。(沈揮勝攝)

古道地貌多變。(沈揮勝攝)

土地公鞍古廟遺址。(沈揮勝攝)

臺灣野生種繡球花「華八仙」。(沈揮勝攝)

臺灣野生種芭蕉「臺灣芭蕉」。(沈揮勝攝)

優遊清代鹽路,水沙連古道。(沈揮勝攝)

水里鄉二坪山魚池鄉日月潭之間,保有1段清代鹽路。2年前,魚池鄉武登部落耆老在「縣民時間」建議修繕該段歷史古道打造亮點縣長林明溱重視、立委馬文君熱心奔走,日管處斥資1400萬元整建,19日啓用典禮,近百人冒雨健行,一路上驚喜連連!

「哇…好典雅土地公廟!」步程中段1座格局宏大、曾受宮廷敕封的古廟遺址,正是「土地公鞍」古道名稱由來。土地公鞍風華重現,將由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與社區部落共同規畫經營單日、2日或3日文化與探索遊程

參與健行的來賓鄉親中,日管處埔里管理站陳建仲在路邊撿到一片落葉,上面長了3顆類似桃子的「水果」,森林系專業的副處長郭振陵解釋說,那是某種節肢動物寄生蜂等昆蟲,刺激植物產生增生組織形成的幼巢,稱爲「蟲癭」。

武登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宗煒則在沿途發現臺灣原生種芭蕉、臺灣野生種的繡球花「華八仙」,以及藤本木質特殊植物菊花木等,顯示古道沿線兩側生態樣貌極爲豐富。

路段長2634公尺,古廟就在中繼位置,即魚池、水裡2鄉邊界。鹽商挑夫古往今來,無不停歇休息片刻,土地公福德正神,正是支撐他們咬牙負重、攀登陡坡精神力量

依文獻記載,該鹽路最晚在1788年即已存在,1847年閩浙總督劉韻珂還藉由它進入水沙連(日月潭一帶)山區,也因此這條總長近百公里東西向山徑,又被稱爲「水沙連古道」。

隨着時空演替及土地開發,目前水沙連古道還約略保有原貌者僅剩彰化田中粗坑」古道及這段「土地公鞍古道」;尤其後者沿線景觀粗獷原始、生態樣貌多元豐富,不但能俯瞰水裡街區全景,更可極目彰化、雲林海岸線

古道整建啓用典禮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洪維新與副處長郭振陵、立委馬文君特助潘淑玫及古道認養單位歐都納總經理張國進共同主持,村長黃永斌、武登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宗煒及鄉代黃國村等數十人觀禮後,穿上雨衣健行到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