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苦銀行臺東企銀 隨掏空案走入歷史

臺東區中小企銀股價曾被炒到660元,後來發生掏空案爆發擠兌,股價一路狂瀉。(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臺東縣6日電

遊淮銀涉嫌臺東企銀掏空案,最後一件官司出現大逆轉改判無罪,這個判決也讓老臺東人想起見證臺東50年經濟型態的窮苦銀行 –臺東企銀。

日據時代屏東客家人溫泰坤水路到臺東成功鎮,經營米穀雜貨,成立「廣恆發商號,成爲東海岸首富

光復初期,民生困苦,民衆爲了籌措大筆資金花蓮、臺東兩地民衆於民國38年成立了「花東合會」,類似互助會方式運作,這也是東企的前身。

隔年花東合會分家溫家和臺東士紳鄭品聰前臺東縣長鄭烈父親)、陳本山等人,以及基層勞工10元、20元彙集成立「臺東合會」,成爲臺東地區主要的金融中心,民國60年後改爲「臺東中小企業銀行」。

臺東區中小企銀於民國72年以股價10元上市,剛好碰上國內經濟起飛,股價一路狂飆,在83年到達660元;當時傳出鴻源投資公司有意併購,接着市場派開始收購股票;84年有股市「四大天王」稱號的遊淮銀擊敗公司派,奪下經營權

人稱阿不拉」的遊淮銀入主東企2年後,在85年2月9日爆發掏空案,東企爆發擠兌,股價一路狂瀉。接着由中央存保公司接手輔導。雖然中央存保公司接手輔導,東企經營仍未見起色,一蹶不振,直到96年由荷蘭銀行接手,東企正式走入歷史,已經變成水餃股的股票,瞬間變成壁紙

臺東企銀遭掏空案纏訟15年,直到日前更2審大逆轉改判無罪,花蓮高分檢將在接到判決書再研議是否上訴,全案才又引起地方上關注。偵辦遊淮銀掏空東企案的前臺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江文君起訴時,曾心痛的說,東企是臺東基層勞工一點一滴的存款,卻被遊淮銀以公司和人頭超貸,造成擠兌、玩弄金融、重創經濟。

花東地區老一輩都知道,臺東企銀就像鄰居一樣,是鄉親10元、20元省吃儉用的心血,是鄉下人胼手砥足成立的「窮苦銀行」。臺東企銀興衰,見證臺東半世紀的經濟和社會轉變,也反映出當時臺灣經濟起飛時的臺灣股票市場和金融弊端縮影。(編輯孫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