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徹底清理“網癮戒除”機構

政協委員相關提案:

人大代表建議法律保護“網絡財產

人大代表:加快網絡立法 網吧零點斷網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網癮治療要規範

代表建議屏蔽囧和網友建議其學古漢語

政協委員王曉: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網絡沉迷

政協委員陳澤盛網遊應激發青少年創造力

全國政協委員嚴琦語出驚人:取締網吧

目前,中國約有3.38億網民,青少年網民1.67億人,其中1600萬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網絡依賴傾向,約400萬人有深度網癮。衆多家長四處尋找能戒除網癮的捷徑,各類“戒網學校”、“訓練營”和“醫療中心”應運而生,一哄而上。據不完全統計,現有“戒網”學校200多所,產業規模達幾十億元。加上各色“醫療中心”,行業規模更加驚人。

目前,國內主要有五類機構從事網癮治療,分別是醫院、學校、青少年教育系統、持心理資格證書個體及少數非法團體,其中學校和青少年教育機構約佔8成。上述“戒網”機構缺乏統一認定資質,行業門檻低,監管混亂,少數非法機構無人監管。有的“醫療中心”用治療精神病的抗憂鬱藥物電擊手段“治療”網癮,引起廣泛爭議,電擊“治療”已被衛生部明文禁止。凡此種種,對那些受“戒”的青少年造成了二次身心傷害,戒網效果也不好。

據悉,精神病治療行業已推出了《網絡成癮診斷治療標準》,並上報衛生部。該《標準》認爲,網絡成癮患者應由具有精神科的醫療單位收治

網絡依賴症本質上是教育問題、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由於其中蘊涵的巨大經濟利益,它已被偷換概念,變成了一個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問題。現在網癮治療基本上屬於僞科學範疇政府部門應像打擊假冒僞劣商品、治理不法攤販一樣進行干預,予以規範。

爲此,馬國湘提出如下建議:

一、釐清網絡依賴症和精神病的概念,由教育、社會、共青團、婦聯、醫療等部門聯合研究,慎重界定網癮的界限

二、徹底清理“戒網”機構,嚴厲打擊損害公民人身權利行爲。嚴禁以拘禁、暴力以及精神疾病治療手段戒除網癮。

三、儘快修改相應法律法規,規定:“戒網治療前,須徵得本人同意,且來去自由;消除或緩解網絡依賴症,必須以不造成二次傷害爲前提;戒網機構必須隨時接受社會監督(隨時讓家屬探訪,隨時接受媒體採訪)。”

四、參照德國、美國等國戒網有效經驗,以團體活動、文藝活動、戶外活動等形式,輔以教育和心理疏導。

五、由社區醫生組成社區工作室,接待社區內有網絡依賴傾向的人羣,制定緩解方案,提出治療建議。

六、由政府建立公益性質的戒網機構。

七、提高戒網機構的准入門檻,嚴格控制營利性質的戒網機構。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慕容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