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年度10大教育新聞 學運、食安、論文造假都上榜

▲318學運被列爲「2014十大教育新聞」之首。(圖/本報資料照)記者賴於榛/臺北報導

國教工會聯合會16日公佈自家遴選的「2014十大教育新聞」,其中3、4月份轟轟烈烈的318學運與9月份起的食安危機,以及導致前教育部蔣偉寧下臺的共同掛名論文審查造假案通通上榜。全教理事長張旭政說,這10條新聞可以看出,政府對於教育政策上沒有刻意限縮,但也沒看到新的作爲。

「2014十大教育新聞」依重要性排序如下,包括一、318學運深化公民社會;二、12年國教上路首年,社會爭議不斷(連續4年上榜);三、掛名論文審查造假案共同作者,蔣偉寧請辭教育部長;四、大學退場問題,教育部難辭其咎;五、幼教修法爭議不斷,教保低薪過勞無解;六、崑山中學減薪,私校勞動條件惡化;七、翻轉教學蔚爲風潮;八、教師工會發動團體協商風起雲涌(連續2年上榜);九、雙薪肥貓連續打年金改革(連續3年上榜);十、食安問題危及校園,全教總紮根食育教育。

張旭政說,318學運帶起青年參政風氣理念深入年輕世代的心中,甚至相當程度影響九合一大選。私校減薪的部分,崑山中學只是冰山一角,導致許多私校教師產生不如歸去的想法,或是既然薪水減少就少做點事的心態,受害的都會是學生。至於12年國教,張旭政說這本來是應該是民國105年之後才能完備的事,結果倉促上路爭議不斷,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文昌也補充,12年國教是希望學生得到均質優質的教育,但是品質的轉變,不是升學跟免學費就能做到,適性輔導很重要,而大部分家長免試入學當作主要的升學管道,反而不是特色招生,也讓12年國教變成走回頭路。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則表示,論文造假一案雖然已經有人員受懲處,但這凸顯臺灣論文掛名背後是否隱含學術霸權的問題,並且質疑還有許多閣員也掛名寫論文,「一個忙於政務的閣員怎麼可能有空?」另外也替臺灣高教工作者深受評鑑之苦抱不平。

少子衝擊教育界,羅德水說,其實臺灣師生比26.3太高,應該要是18.5比較合理,認爲少子化可能可以變成改變教育品質的契機;對於幼教修法,羅德水認爲不能讓幼兒園託兒所化,在職人員必須要另有培訓管道;另外也呼籲教育部不要再把學校私有化,因爲那有可能會爲了迎合市場失去教育的本質。▼全教總公佈年度10大教育新聞,左起張文昌、張旭政、羅德水。(圖/記者賴於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