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發展綠色產業 臺泥董座:短期EPS將不是聚焦重點

臺泥集團董事長安平。(圖/記者林世文攝)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臺泥集團力拼轉型,宣示未來將着重發展循環經濟」,董事長張安平14日更直言,爲了讓臺泥長期永續經營,未來該投資就投資、該花錢就花錢,將全力經營臺泥的未來,而非僅爲了短期的EPS(每股純益)而打拼。臺泥集團14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會中張安平坦率地向法人表示,擔任董事長工作並非是爲了極大化EPS,爲了讓臺泥走更長遠的路,未來聚焦重點將不在每一年的EPS上,而是聚焦臺泥、產業能源的未來,期望大家能一起爲公司國家未來打拼,他也坦言,「可能有些法人不樂見聽到,但是我必須跟各位說清楚。」

另外,針對臺泥和平廠日前與花蓮縣政府試辦,燃燒廢棄輪胎作爲燃煤替代燃料,引發當地居民抗議。對此,張安平在法說會上表示,目前中華民國已是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高的國家之一,如燃燒煤碳產生的二氧化碳,即是溫室氣體,爲了減少產生溫室氣體,應避免再從大自然挖取稀有資源燃燒,因此臺泥提倡用既有的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如廢輪胎、廢棄塑膠、廢棄油脂作爲燃料處理,以減少碳排放。

張安平指出,臺灣必須正視資源與環境問題,目前像是日本、德國、美國以及加拿大皆有水泥窯處理廢輪胎的相關經驗,而燒廢輪胎取代燒煤確實可成爲降低碳排放的解決方法,他直言,臺灣民衆的觀念要修改,如果不改就會有問題,也呼籲政府應主動出面解決爭議

張安平補充,爲什麼臺泥花很大力氣談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廢棄物燃燒概念,他認爲,隨着國際重視環保趨勢,品牌產品標榜減少多少二氧化碳也成爲競爭力之一,倘若臺灣的產業和產品再不減碳,預計產品競爭力將會大大降低,因此「臺灣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張安平也豪氣的說,臺泥已是少數公司,開始要求每一個廠逐步檢視每一噸水泥二氧化碳排放情況,且試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中國大陸以及臺灣的生產廠區,「因爲這是未來的戰爭,我們如果現在不準備,未來就來不及了。」同時這也是作爲產業的基本責任,必須向前看,使國傢俱有競爭力。

▲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圖/記者林世文攝)臺泥發展「循環經濟」將着重於永續發展、能源循環、資源循環三大部分。有關永續發展,臺泥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系統」,強調二氧化碳再利用,透過微藻固碳及利用技術,將鈣迴路擷取出來的二氧化碳,用來養殖雨生紅球藻,進而提煉出可作爲美容產品的蝦紅素,另外,微藻行光合作用可轉化爲生質燃料原料。

而有關發展能源循環部分,臺泥新任總經理李鍾培指出,目前已於彰濱工業區的舊廠房,設置太陽能風力發電設備,由旗下子公司東宇綠能參與投資,預計將於2018年第2季開始並聯發電。

至於資源循環發展,則着重於廢棄物衍生燃料(RDF),李鍾培則舉例,像是焚化爐所產生的飛灰底渣,應優先以水泥窯高溫消化處理,若以土地掩埋方式處理,還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水泥廠處理廢輪胎取代煤碳,將可降低水泥廠二氧化碳排放。

李鍾培說,「這是臺泥發展循環經濟跟善盡企業責任最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希望把大家的問題變成資源與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臺泥總經理李鍾培。(圖/記者林世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