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政策或迎拐點,黃金短線急跌,A股後市如何走

持續放水之下,美元、美債信用大幅下降,全球債券市場新格局,長短美債收益率現分歧,全球資產迎大波動中國金融市場後市如何表現? 請看《全球大放水》系列第四篇《半數大債主拋售美國國債,中國持有佔比創近10年新低!全球貨幣政策或迎拐點黃金短線急跌,A股後市如何走》。

爲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球央行多以寬鬆貨幣政策應對,全球資產價格均不同程度蘊含泡沫。相當於全球中央銀行的美聯儲上演金融史上瘋狂一幕,爲推動經濟復甦,美聯儲通過多種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來降低融資成本,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大。

美聯儲資產規模突破8萬億

就在本月,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首次突破8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存款機構總資產達到8.11萬億美元,爲2020年初近2倍,也就意味着自去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增加近一倍。回顧2008年金融危機,彼時美聯儲資產規模還不到9000億美元,這個數字目前已超過8.11萬億美元。從走勢圖可看出,繼2018年金融危機,2020年美聯儲存款機構總資產再次呈現近乎直線式上升。

如此快速、大規模的放水,美國國債收益率順其自然大幅走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全球金融資產定價的基準,關係到美國股市甚至新興市場證券的定價,在2020年創下歷史最低後,開啓反彈,2021年單邊快速上漲,意味着美國經濟的持續復甦。

美國國債:前十大“債主”有一半在減持

中國持有佔比創近10年新低

持有美債是一件雙贏的事情,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3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7.03萬億,佔發行總額的25%,較2000年初提升了6個百分點。日本、中國、英國持有美債數量長期佔據世界前三債權人的位置,合計持有近四成(相對於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的美債,其中中國、日本持有美債額一直在世界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上較量。

發債印鈔一樣,都是爲了轉移本國的金融和債務危機。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全球發債速度都明顯提升,2020年2月美國國債總額達到23.41萬億美元,其中外國持有美國國債7.2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不過近年來的數據顯示,外國持有美國國債佔發行總額比例有下降趨勢,這說明外國投資者在減持美國國債。持有的國家中,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佔比下降最爲顯著,2011年7月持有美債9.17%歷史最高,當前持有美債僅剩3.91%,減持超5個百分點;日本同期減持了1.76個百分點。疫情期間,中國自2020年6月至10月,連續5個月減持美國國債合計超300億,日本同期呈增持狀態。

美國時間6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最新一期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21年4月,海外美債前十大“債主”有一半都在減持。

中國債券“走出去”:國際話語權提升

隨着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美債似乎也在遭受“嫌棄”。自2007年中國債券正式“走出去”以來,境外投資者對持有中國債券的興趣度也在大幅上升,中國的國債佔全球的1/4。數據寶統計顯示,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達到3.26萬億人民幣,較2017年6月提升了3倍多。在不考慮匯率的情況下,2019年境外投資者淨買賣中國債券3700億元,較2018年同比下降30.57%,海外投資者淨買賣美國債券額同比下降50%以上。大規模的持有之下,成交也非常活躍。2020年境外投資者淨買賣中國債券規模同比上漲超150%,而美國債券的淨買賣規模同比增長不到65%。

以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情況來看,2019年全年現券交易額達到5.3萬億人民幣,2021年1月至5月交易額僅小幅低於2019全年水平,超過4.6萬億;今年前5個月的淨買賣額是2019全年的六成以上。

揮霍信譽:大舉發債轉移風險行不通

美聯儲無節制地放水漫灌,向全球轉嫁危機,但套路化的操作勢必會被識破,上文中所講到的拋售潮便是最好的證明。借錢給美國後,這些國家會比較被動,但是不買債券,進出口貿易或受到負面影響

貨幣超發之下,債券收益率通常會下降,因此吸引力也有待考量。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經濟存在波動性,低利率促使全球企業大舉發債,其中歐元區的銀行,特別是邊緣國家的銀行,利用超低收益率環境大舉發債,以滿足監管機構要求提高資本緩衝的需求。

在海外仍遭受新冠疫情“淪陷”之下,全球有近20個國家減持美債,美債以及美股避險力度都大大下降。數據寶統計顯示,2020年以來,全部上市美股中下跌股佔比四成,而A股同期下跌股佔比與美股基本持平,A股市場白馬股表現超級優異,但美股遭腰斬股佔比幾乎是A股的2倍。雖然大舉發債不是導致股價波動的直接原因,但卻是因爲“無底線放水”而揮霍信譽的間接後果。

債市的未來在哪裡,中國統計局公佈5月份PPI數據(同比漲9%)後,國內十年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呈現震盪下行態勢。從第一季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來看,與PPI呈現出不同的走勢,表明目前通脹對國內債市影響有限。但有相關人士表示,雖然美國經濟數據相好,但短期內不會改變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美國持續放水,美債的信用必然會受到打擊。

中國資本市場受影響程度多大?

利率上行顯然會對公司現金流的折現價值大打折扣,尤其對於那些尚未實現穩定盈利的成長型科技公司股票。數據寶統計顯示,近6年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關性達到0.61,體現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爲全球資產收益之錨的意義。中國經濟最先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因此貨幣政策早於海外收緊,國內利率水平相較穩定,短期內,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對國內利率水平影響並不顯著,數據顯示,近一年中美兩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關係數下降爲0.45。

招商證券認爲,目前分析美國政策的關鍵在於財政而非貨幣,按照現有情況估計,上述供需兩端的衝擊都將在6月結束,無論美聯儲何時開始縮減QE,美國資金面最爲寬鬆的時候已經過去,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有望隨時開展上行攻勢,人民幣貶值和資金流出壓力將隨之增加,從而對國內資產,特別是風險資產形成負面衝擊。美元的流動性收縮也可能會衝擊新興市場權益資產的表現。

近一年數據顯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標普500指數相關性高達0.92,足以見得貨幣政策對美國股市影響程度之深,並進一步影響到全球股票市場估值。近期數據顯示,美國國債收益率波動水平已遠遠高於中國國債收益率波動水平,而A股波動率依然大於美股波動率。

中泰證券認爲,下半年市場將會在流動性預期上反覆,超預期或者低於預期都可能存在。因此,下半年權益市場的波動性將會增長,市場行情仍然是結構性的,β機會不好把握,建議更加關注α(即下半年市場更加適合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全球資本盯上中國:核心資產獲青睞

全球格局新變局之下,A股市場成“避風港”,白馬股、核心資產成全球資本寵兒。數據寶統計顯示,A股市場兼顧白馬股及核心資產屬性的99股,總市值接近25萬億,個股市值均超過100億。

市場表現方面,最近10年來累計漲幅(不足10年計算上市以來漲跌幅)超10倍股有15只,包括億緯鋰能、隆基股份牧原股份等;漲幅超100%個股佔比超八成,僅有3家公司股價下跌,包括工業富聯、國泰君安及郵儲銀行。

外資持股方面,最新一季獲QFII持倉的有寧波銀行、中國太保、鵬鼎控股等29只,與去年末比環比獲增倉的包括隆基股份、洽洽食品、麗珠集團等。

機構對99股未來的業績也十分看好,2021年至2023年機構預測淨利潤增幅均有望超過20%的核心資產股有22只,億緯鋰能、中國中免、均勝電子等股均包含在內,其中隆基股份、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6股獲30家以上機構扎堆評級。

不確定性加劇,黃金短線急跌

美國持續放水長達一年之久,隨着美國新冠疫苗接種率的提高,以及全球疫情穩中有降的趨勢,此舉終有落幕之時。市場目前出現的微妙變化大有寬鬆貨幣政策結束的跡象。此前,美聯儲一直認爲“通貨膨脹是暫時的”,並沒有急於調整刺激性貨幣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上週剛剛公佈的美國5月核心CPI創多年來新高、5月核心PPI創紀錄新高。美聯儲即便仍然認爲通貨膨脹是暫時的,但已經開始正視短暫通脹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並考慮採取措施應對。

數據顯示,美國3年及以下國債收益率出現上升,5年及以上國債收益率出現下降。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爲,短端國債收益率上升,可能意味着美聯儲比預期提前收緊政策,以幫助緩解通脹壓力,二季度美國GDP超過兩位數預期增速的落地也增加了這種可能。

目前看,美國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時間表有望逐步清晰,但與歷史上的寬鬆政策退出相比,此次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擔憂更甚,這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經濟增長,美國長端國債收益率回落,反映出對經濟增長樂觀態度的降低。

市場對美聯儲接下來的“行動”仍是猜測,唯一確定的就是目前是美聯儲政策最不確定的階段。

資本市場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美股、A股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受加息預期影響,美元指數開始大躍升,6月15日至今,短短三天內美元指數上漲1.5%。在美元和美債的雙重壓力之下黃金已連續6個交易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