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每年72個 日本人拿下“快遞包裹世界冠軍”

[環球時報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全球快遞包裹數量創造新的紀錄——1000億!”據德國《焦點週刊14日報道,美國快遞技術公司必能寶(Pitney Bowes)13日公佈的年度全球快遞包裹指數顯示,2019年,日本人以平均每年接收72個包裹成爲“包裹世界冠軍”,而中國則是包裹接收總數最多的國家

快遞包裹指數評估對象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和印度等13個市場,涵蓋全球38億人口數據顯示,2019年,這些國家的包裹數量已經從2018年的870億個增加到1030億個。這也是全球包裹數首次超過1000億個大關。這意味着,去年全球平均每人發送27個包裹,平均每秒3248個。這種增長的最大推動力是中國:接受調查的13個市場中,3/5的包裹被送到了中國。中國國家郵政局年初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

如果按人均計算,那麼“包裹世界冠軍”是日本人,年均每人收到72個包裹。德國的人均接收包裹量與中國、美國相當,都是44個。相比之下,英國人平均收到的包裹數量更多:年均57個。專家稱,日本歷史上就有“包裹文化”。現代社會中,日本發達的電商網絡競爭激烈的快遞行業,以及規範的服務和賠償機制,讓日本的人均包裹數在全球獨佔鰲頭。現在,日本人在一兩個小時內就可收到加快包裹。

受新冠疫情影響,快遞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許多實體商店關閉長達數週之久,即便開張後,顧客進店時也不得不佩戴口罩並保持安全距離,所以他們寧願在線上購物。隨着“黑色星期五”等促銷季來臨,快遞包裹業將迎來最高增長期。德國郵政近日表示,該公司9月的物流業務創下新高,銷售額大幅增長。德國郵政總裁阿佩爾表示,“我們已做好準備,應對聖誕期間業務量井噴式增長。”

必能寶預測稱,未來六年內,全球包裹的數量可能會增加一倍以上。也就是說,到2026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2200億至2620億個,極端條件下更可能達到3160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