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C位”搶鏡,新國潮如何永遠潮下去

6月1日-18日期間,國潮文創成交額同比增長220%,京東居家超500個國貨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00%;6月1日開場前10分鐘,非遺老字號成交額同比增長5倍……剛剛落幕的618電商節,多家國產品牌各顯其能,助推新國潮在消費市場一騎絕塵,搶佔“C位”。這一現象折射出以品牌爲載體文化內涵,藉助互聯網電商的孵化,新國潮正在強勢崛起,既推動經濟發展,滿足人們時尚的追求,又讓傳統文化再結碩果,可謂名利雙收。

從“中國李寧”登上紐約時裝週秀場,到故宮文創藉着國寶口紅大紅大紫;從結合京劇“生旦淨醜”元素打造的晨光文具,到六神聯合RIO推出的花露水雞尾酒;包括沙縣小吃“入遺”、三星堆盲盒出新……吃“國潮”、穿“國潮”、用“國潮”已成當代人,特別是新青年發自內心認可的時尚追求。

爲新國潮叫好,應以全方位的理解爲基礎。顧名思義,新國潮拆解開來可分“新”和“國潮”兩部分。新,意味着新風貌新氣象、新特點,可以是老國貨重出江湖、推陳出新;當然也可以是新銳品牌另闢蹊徑、標新立異。國潮則意味着這種潮流植根本土的、民族特有的,與傳統文化價值觀密不可分的時尚。如果說新是外衣,國纔是內核精髓,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新國潮強勢崛起,對於國貨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但互聯網時代,多少“網紅”從一飛沖天到一地雞毛只在旦夕之間。如何利用風口、乘勢而上,讓新國潮從一時紅變“長紅”,纔是當前面臨的真正難題

首先,新國潮要當得起網紅、糅得進科技、秀得出顏值。相比早年間把“國潮”LOGO印在產品上,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時髦,近年來,新國潮開闢了時尚、前沿個性設計風格。或是地方化的內容,加國際化表達,比如《舌尖上的中國》,把中國民間那些看起來鄉土氣十足的食物,拍成了充滿文化內涵的紀錄片;或是傳統文創搭載高科技元素,包括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利用好直播電商這一“超級引擎”,打造跨界聯名等話題和噱頭。一言以蔽之,領風氣之先成爲新國潮發展的重要動力。

其次,新國潮要守得住傳統、留得住初心、顯得出特色。國潮產品大行其道,背後是品牌對本土文化的表達和彰顯,是人們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對東方審美的日漸認可。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放在品牌和產品上,亦是如此。當然,正如傳統不等同於單一復古,中國元素也不一定就是龍鳳呈祥。國潮特色要體現在骨子裡,全方位去闡釋民族經典,弘揚優秀傳統,讓產品的呈現貼閤中國文化的底蘊

此外,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如何發掘傳統價值、設計包裝、跨界營銷、廣蹭熱度質量永遠是任何產品的生命線。在民族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國潮崛起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應是經濟發展的急先鋒,社會進步的鋪路石。新國潮想要永遠潮下去,最終還要靠過硬的產品來打造核心競爭力,以質量和口碑贏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