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98歲老教授開直播講長壽“實力圈粉”

原標題:98歲老教授直播長壽,“實力圈粉”!

你能想象,當近百歲的學術“大咖”觸網直播,是一種什麼畫面嗎?

戰“疫”這一年,98歲的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我國人口學、老年學開拓者和奠基者鄔滄萍也玩起了直播,作爲高齡學者,他分享健康長壽之道,談論學術觀點,併爲“00後”在“雲端”送去寄語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在家中迎來直播首秀。人民大學供圖

直播之外,他每天仍讀書、思考、寫作,並在集中精力修訂一本20年前的老教材

“我提倡健康老齡化,自己必須親身參與,否則無法說服人!”作爲健康老齡化的提倡者和踐行者,已近期頤之年的鄔滄萍給自己定了不少小目標,他說,“我還有人生的價值,我還要發揮正能量!我想看看,一個知識分子的潛能有多大。”

98歲老教授成直播圈“新人”

“上午好!今天,我很高興有機會來大講堂,跟大家一道探討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我今年98歲,準確地說,是97.6歲……”這是4月17日,鄔滄萍的直播首秀,也是“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戰“疫”特別節目的收官之作:背後是大紅的橫幅,眼前是直播鏡頭,身穿藍色西裝、佩戴紅白條紋領帶的鄔滄萍爲大家帶來精心準備的雲課程《存在決定健康長壽——高齡學者談健康長壽的學問》。

畫面中,鄔滄萍聲音洪亮,全程脫稿,一個小時洋洋灑灑的講課中,他分享了一個核心觀點:人類的健康取決於人類的生存、生活的外在環境條件和人際關係等,還取決於人們一生的經歷和遇到的所有事情。

結合肆虐全球的疫情,鄔滄萍談到,一直以來,全世界都認爲發達國家的老年人絕大多數死於無傳染的慢性病,只有發展中國家有相當一部分人死於傳染病,“這次疫情顯示,發達國家的老年人傳染率比較高,死亡率也很高,這與其社會制度有關,醫療衛生政策在保護全民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公平公正問題值得深思。”

儘管沒有年輕人慣用的彈幕、刷禮物等花哨設置,但鮮明的觀點和豐富的內容,依舊幫助鄔滄萍“實力圈粉”,吸引1.3萬多“粉絲”在線觀看。一名網友特意留言:“仁者壽,勤者壽,樂者壽。鄔老已近期頤,長壽人分享長壽研究,很受啓發。”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爲了“備課”,鄔滄萍準備了一個多月,不僅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關於健康老齡化的最新研究成果,還結合多年治學所獲,凝練出核心觀點。“我就是直播界的‘小學生’!”他特意向親朋好友請教直播知識和網言網語,正式直播前還預演了好幾次。

首秀之後,還有續集!今年秋季以來,鄔滄萍又參加了兩次直播,一次是北京科學會堂邀請的學術報告,另外一次是9月24日,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的新生開學典禮

那天,兩位人民大學的博士生來到家裡,打開了手機鏡頭,鄔滄萍則結合90多年的人生閱歷,用他那濃厚的南方口音,爲“00後”的孩子們講授“開學第一課”,“同學們應該首先學做人,做有價值的人,做對國家有用、對社會有用的人,要樹立人生目標,成爲社會棟樑!”

會用微信還熟知網絡流行語

直播只是插曲,如今,在鄔滄萍的日常生活中,讀書、寫作、思考纔是主旋律,他思維敏捷,頭腦清晰,精神健旺,每天都要工作五六個小時。

和暖的冬日,東南向的書房中,陽光灑滿書桌,桌上擺滿了鄔滄萍翻看過的書報資料和政策文件。正中的檯燈下,一把放大鏡格外顯眼,因爲視力嚴重退化,放大鏡是他讀書的必備工具。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在書房閱讀。人民大學供圖

鄔滄萍看書極認真,重要的書籍都會多次反覆閱讀,被他翻閱的書往往有不同顏色標記的直線、波浪線、小三角小圓圈等多種符號,並附有密密麻麻的筆記。

書桌側邊的文件架上,堆放了三四十釐米高的剪報。剪報旁,碼放了一疊透明資料袋,裡面按照不同主題裝着各種剪報資料,標註有“健康行動計劃”“醫養結合”等關鍵詞。說起這個,老先生頗爲得意,“這是我原來在海關工作時學到的方法,把每個研究問題相關的素材積累在一起,不會亂,到寫文章時再取出來,這樣寫起來很快!”

最近十幾年,來自安徽的保姆夏女士一直在照顧老先生的飲食起居。她記得,十多年前,爲了寫文章,不善操作電腦的老人經常找學生和博士生求助,“看到鄔老師這樣着急,我就想,自己能不能爲他做點事?”她花了半個月時間練習拼音盲打,並向鄔先生的學生請教如何使用Word中的後退、刪除、粘貼等功能,之後就慢慢上手了,“就是敲字慢一些,只要用心,也不是很難!”就這樣,夏女士成了鄔滄萍的“創作助手”。

寫文章時,鄔滄萍一般依據手稿或者腦海中的觀點口述,她坐在電腦前敲出來。

“鄔老師很認真,一篇文章一般都得改三五遍!”夏女士說,起初,她用修訂模式修改,頁面成了大花臉,看起來雜亂無章。有一天,在醫院窗口拿藥時,她受到排號取藥的啓發,回家就興奮地大喊,“我想到好辦法了!”他們的辦法是,將需要修改的地方用數字或英語編號,再按照需要依次對應調整,簡單清晰,一目瞭然。

除了學術,常有人請教鄔滄萍,怎樣才能長壽?他說,早年間閱讀的一本舊書《人生百歲不是夢》中有篇文章《期頤之年再著書——鄭集教授抗衰老的理論與實踐》,裡面的長壽秘訣,這些年他一直在踐行:思想開朗、生活有規律、堅持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休息和睡眠……

從事老年學研究之後,鄔滄萍更加註重健康:爲了控制血壓,降壓藥吃了30多年;90歲時,還能在小區健身器上一口氣做十幾個仰臥起坐;如今,他每天上午會在樓道里鍛鍊1小時,午飯後會自己下樓取報紙,晚飯後,邊看《新聞聯播》,邊站立促進消化。“健康知識有很多,貴在實踐,持之以恆!”這是他的心得。

鄔滄萍的子女都遠在國外,作爲“空巢老人”,他並不寂寞,每天都與家人視頻聊天。

就連就餐時間,老先生也在獲取新知。夏女士訂閱了很多新聞類公衆號,會跟他分享“美國大選”等時事新聞。碰到“黑天鵝”“灰犀牛”“神馬”“浮雲”等新詞兒或網言網語,他也會問“這是什麼意思”。

正在修訂20年前老教材

作爲我國人口學、老年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六十多年的從教生涯中,鄔滄萍潛心研究,爲國家制定人口計生政策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言獻策,也培養了一大批人口學、老年學領域的專業人才。

“我是大力提倡健康老齡化的,就是要老有所爲,發揮老年人的作用。”退休這些年,他也一直緊密關注學術動向,思考老齡化相關的問題。之前,他給自己規定的任務是,兩年出版一本書,光是90歲以後主編的書就有三本

“現在我的主要目標是修訂《社會老年學》。”他指着茶几上一本略微泛黃的書說,這是20年前他主編的一本經典教材,當時參考了一位美國專家的理論,主要寫中國的實際情況,“那個時候,我們是跟跑狀態,寫得不好,研究不夠深,沒有很大特點。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在長壽人口、老齡化社會、醫保、社保等方面有很多新特點,我認爲中國在老齡化方面至少是並跑狀態,以後甚至可以領跑。”

他想把書名改爲《社會老齡學》,計劃融入我國老齡事業建設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探討社會怎麼適應健康老齡化等新話題,“我已經準備了很多材料,翻閱了國內外大量書籍,也正在組織團隊寫,我們爭取兩三個月內寫完!”

67年前,作爲人民大學統計學系的年輕教師,鄔滄萍曾親歷了我國第一次人口普查。1982年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結果公佈後,鄔滄萍發現,中國人口老齡化已浮出水面,遂提出成立老年學專業以及成立老年學會等建議,這些提議都先後得到落實。

目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正有序展開。如今,我國已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鄔滄萍說,經濟狀況改善有助於老年人長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或將加速老齡社會的出現。他認爲,這次人口普查也應該關注這方面趨勢。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