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累」也是慢性疾病的一種!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羣」8症狀自我檢測

你累了嗎?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羣」找上你。 圖/freepik

35歲的郭先生因爲成家立業、小孩出生及工作忙碌,加上疫情因素,整個大環境不景氣,面對車貸、房貸、還有生活中林林總總的開銷,肩上的負擔快要喘不過氣。郭太太,也是職業婦女,白天上班壓力已經很大,晚上回家還要整理家務及照顧寶寶,近期覺得體力越來越差,聽到寶寶哭聲就覺得煩躁。兩個人不管怎麼休息,體力或精神都沒辦法恢復。看到電視跑馬燈出現過勞死的新聞,兩人決定要來好好調養身體。

「你累了嗎?」琅琅上口的廣告詞,但是卻是許多上班族的實際心聲。家庭和工作蠟燭兩頭燒!總是疲勞倦怠、健忘?怎麼睡都感覺睡不飽?筋骨肌肉這邊酸那邊痛?時不時咽乾、咽痛、頭痛?我想你是真的累了……臨牀上經常有這類民衆來門診找千瑞醫師諮詢,千瑞醫師看了都覺得很捨不得,我覺得辛苦的你很有可能就是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羣」(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羣?

慢性疲勞症候羣並非單一病症,而是一羣症狀所組合而成的症候羣。要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羣,首先要先排除由其它疾病,例如:癌症、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精神疾病、藥物或毒物成癮、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所造成的;且必須連續超過六個月以上都出現無法解釋、持續性或反覆發作的疲勞感,並且加上4個以上的次要症狀,才能確診爲慢性疲勞症候羣。

慢性疲勞症候羣自我檢測表

大家算算下面症狀你有幾個?如有4個以上就要留意!

(1) 短期記憶力或專注力減退(2) 運動後疲勞不適感持續達24小時以上(3) 睡眠無法消除疲勞(4) 肌肉疼痛(5) 多處關節疼痛,但是沒有關節紅腫情形(6) 與以往不同型態或嚴重度的頭痛(7) 頻繁發生的喉嚨痛(8)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疼痛

慢性疲勞症候羣高危險羣有哪些

其實,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出現,但是最爲常見族羣爲40歲上下的成年人,這個年紀通常是家庭及社會的經濟支撐樑柱,擔負很大的責任;另外一個好發年齡層就是60多歲的老年族羣。而女性發生率又比男性多,甚至高達2到4倍之間。另外,如果有長期處於某些精神壓力、或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包含飲食不均衡、運動缺乏或過度)都有可能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羣。

由於慢性疲勞症候羣時常伴有不同的身心症狀,超過一半的案例可能有憂鬱症傾向,甚至再其中有八成罹患輕度到中度憂鬱,所以從平時就要多加留意,如有類似症狀,務必積極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中醫觀點看慢性疲勞症候羣

中醫觀點的觀點會以「虛勞」來切入。凡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久病失養,正氣損傷,久虛不復,表現出各種虛弱證候的,都屬虛勞範圍。其病變過程,是慢慢累積而成的。

病久體弱爲「虛」→ 久虛不復爲「損」 → 虛損日久成「勞」。

而虛、損、勞是病情的發展,且互相關聯。因此「虛勞」,我們又可以稱爲「虛損」,是由於臟腑虧損、氣血陰陽虛衰所導致。除了仰賴專業中醫師對症下藥之外,改善生活型態,養成良好習慣也是極佳的調理方式。

改善慢性疲勞,從日常生活做起!

(1) 規律作息:維持日常生活起居作息的規律性,儘量確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2) 均衡飲食:三餐定時定量,減少烤炸辣食物攝取。

(3) 規律運動:大家都聽過運動333,每週至少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讓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例如太極拳、八段錦都是不錯的選擇。

(4) 適度紓壓: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可以每天給自己15-30分鐘,練習與自己獨處,讓自己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有短暫的緩衝,尤其慢慢的跟自己的緊張或壓力共處,久而久之就淡化它。

DIY藥膳茶飲來給你打打氣

(1) 桂圓紅棗茶

• 茶飲煮法:準備4~5顆桂圓肉,搭配拍碎或劃開的紅棗2~3顆,放入500c.c.的水煮沸後,再以小火續煮3~5分鐘即可。

• 茶飲特性:桂圓,就是我們常說的龍眼乾肉,性味甘溫,入心脾二經,能補脾胃之氣,也能補營血。紅棗,性味甘平,入脾經,在中醫藥典記載可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2) 西洋參銀耳露

• 茶飲煮法:將煮好的白木耳用果汁機打勻,一杯500CC,可加入約一錢的西洋參粉。

• 茶飲特性:西洋參,又叫花旗參、粉光參,具有補氣、生津、不上火等特點。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按摩四個穴道幫助緩解疲勞症狀,早晚各一輪,每個穴位壓15秒

(1)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往頭頂畫一條線,兩線交接點。• 功效:「頭是諸陽之會」,因此按此穴道能疏通頭部經氣。

(2) 四神聰穴• 位置:頭頂正中央,就是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一寸處(大約拇指寬),總共有四個穴位。• 功效:四神聰就是總共有四個點,按壓穴位達到心神安寧、變聰明、頭腦放鬆。

(3) 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間,兩條筋的中間。• 功效:「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屬於氣血充足的經絡,就像一座大水庫,提供全身各處氣血,多按壓合谷強化身體氣血運行。

(4) 太沖穴• 位置: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的指縫間,大約往兩寸(約一拇指寬)的凹陷處。• 功效:屬於肝經穴位,可以疏肝理氣、清除肝火、減緩壓力、穩定焦躁情緒。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