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還是好累 中醫曝慢性疲勞5症狀 按穴道能緩解

不少人發現就算適當休息,身體依舊還是覺得很疲勞,中醫表示,這可能是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羣。(示意圖/達志影像)

不少上班族會發現,明明假日有好好休息,疲勞感卻還是無法緩解。中醫師提到,若總是感覺身心疲勞或提不起勁,可能是患上慢性疲勞症候羣,就算有適當休息,但依舊覺得很倦怠,對此分享5種症狀及解決方法,還可以按穴位輔助。

六福堂中醫診所在臉書粉專指出,中醫認爲慢性疲勞症候羣與肝、脾、腎的功能失調有關,若身體疲勞感長達6個月以上,而且無法透過休息緩解,同時又出現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痠痛、廣泛性的隱隱頭痛、精神不集中、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睡眠障礙等狀況時,就可能是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羣。

在中醫裡又分爲5種證型,第一是「脾肺氣虛型」,例如貧血者、精神憂鬱者,他們通常臉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食慾不振、排便偏軟等,可透過運動提升體力,強化心肺功能,飲食上多吃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

第二是「肝腎陰虛型」,常發生於工作壓力大、常熬夜加班者身上,臉部潮紅、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眩暈頭痛、耳鳴、眼睛乾澀,建議減少熬夜次數,飲食方面少吃燒烤油炸、辛辣食物。第三「肝鬱氣滯型」,個性容易緊張、思慮過多者較常出現,會出現頭部脹痛、胸悶心悸、腹脹、健忘等症狀,建議患者保持作息正常,避免常熬夜,調整心態並搭配運動。

第四「肝鬱化熱型」,例如突受到精神刺激者,會出現頭脹頭痛、眼結膜充血、胸悶、煩躁易怒等,建議多休息,少吃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最後則是「痰溼瘀阻型」,喜歡吃生冷食品者容易發生,會有胸痛脹悶、四肢浮腫、排便黏膩不成形等問題,儘量少吃冰品冷飲、油炸甜食,培養運動習慣。

此外,改善作息無法馬上見效,可以搭配按摩穴位緩解疲勞,第一是「足三裡穴」,位於膝蓋凹陷處下,約4指寬的位置;第二「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寬4指處;最後是「太溪穴」,位在足內側部,內踝尖和跟腱間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