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碑下的山村新事(區域協調發展微觀察)

來源:人民日報

河北承德市有個前幹澗村,在興隆縣。天津也有個前幹澗村,在薊州區。兩個村子緊挨着,臥在同一個山溝裡,坐車穿行也就10多分鐘。往西翻過山樑,是北京平谷區紅石門村。

這裡是京津冀交界處,羣山環繞,省際Ⅰ號界碑矗立山巔。

前些日子,河北興隆縣前幹澗村村民劉玉峰在去天津薊州區前幹澗村的山路上,騎電動車不小心摔了一跤。一週過去了,臉上淤青還沒消。

她想到北京平谷的醫院瞧瞧,坐公交車去。

今年年初,這趟公交車剛開通,能跨京津冀三地,是小山村的新鮮事。劉玉峰還沒坐過,想試試。

一出村,她便拉住超市店主問:“聽說興隆到平谷通公交車了?經過咱們這兒?”“是的,石炮溝站。”

線路初運營,站牌還沒立起來。劉玉峰候了一會兒,有輛綠色大巴車開到跟前停下,把她送到了平谷,“全程12元,1小時1趟。”

曾經,平谷和興隆之間也有客運車,但1天就1趟,票價18元。坐公交車要倒3次,單程3小時。辦完事想當天回,得卡準時間,否則很容易錯過末班車。

那會兒去平谷打工,劉玉峰靠閨女開車送。通了新公交,劉玉峰打算繼續去平谷幹家政,一個月工資4500元,“我就坐這趟車去,不耽誤閨女事兒”。

新公交往返於平谷和興隆,兩地財政補貼一些,民營運輸公司承擔一些,按路程計價。40多站的密度,價格比過去便宜不少。

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不僅有縱橫分佈的高鐵、高速,也有了延伸到3個省份交界末梢的公交。

三界碑下,平谷區紅石門村村民王桂榮爲看望90多歲的母親,經常騎電動車跑山路,單程近25公里。“多危險吶!下雨下雪哩?”老母親擔心。

如今,回孃家有了新選項:先坐“平30路”,再轉新公交。

這一路,湖光山色,長城水鎮,十幾個景點串珠成鏈。搞旅遊是三界碑下小山村共同的致富路。

僅天津薊州區前幹澗村,就有40多家農家院和民宿。村口,車輛進進出出。來這裡的遊客,都想看看山頂的界碑。村黨支部書記劉志軍約來北京平谷區紅石門村和河北興隆縣前幹澗村的黨支部書記,找了家旅遊公司,從北京發車,把遊客送到各村的旅館門口。

三界碑下,路通了,車多了,人流物流更密集,鄰近不少山村抱團發展。村幹部動腦筋:試試建個三界碑旅遊環線,把山溝溝裡的興隆縣龍門村也帶上。交通部門也摸索:爭取把系統給統一了,讓平谷—興隆線能刷公交卡和老年卡。

三界碑下,山花爛漫,春光正好。

(本報記者潘俊強、龔相娟、邵玉姿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