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稅收紅利賦能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協同發展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 (記者車柯蒙)當前,粵港澳大灣區駛入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快車道,三地協同發展已成快速推進之勢。在廣東稅務部門圍繞減稅降費、深化合作共治、優化營商環境等領域推出系列舉措,持續賦能灣區崛起,在助推大灣區融合協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珠海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毗鄰港澳,也是全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

一家澳資企業3年前入駐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該公司創始團隊利用數字微流控技術,將生物實驗室“搬”進一臺便攜式設備裡,可做DNA層面的人體疾病檢測、動植物病原體測試,相關項目也成澳門與內地產學研合作的代表性項目之一。

記者瞭解到,作爲橫琴新區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享受到包括租金減免、政策補貼人才引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公司初創期的發展因稅收紅利的“加持”而動力倍增。

“澳門居民來公司工作,可以享受個稅補貼,公司每年也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同時,公司是初創企業,資金比較緊缺,研發投入是非常大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政策,對於公司財務預算和規劃而言都是利好。”該公司創始人陳天藍表示。

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要素。廣東省稅務部門在人才引進方面也積極作爲。2019年6月,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稅務局出臺《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個人所得稅差額補貼的標準範圍、人才認定的原則和範圍,並充分考慮珠三角9市的實際需要,由各市實施制定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具體認定標準和操作辦法。據悉,2020年,大灣區受理境外人才申請個稅補貼8979人,補貼金額26.6億元,外籍人才人均稅負率從將近30%降爲15%,推動實現大灣區人才實際稅負水平與港澳地區趨同

今年1月,深圳市稅務局印發了《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片區執業管理暫行辦法》,《辦法》適用範圍由原香港稅務師擴展到香港、澳門涉稅專業人士,並進一步放寬了執業限制。3月25日,港澳涉稅專業人士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在前海稅務局揭牌,該中心的設立標誌着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跨境執業這項創新性制度在深圳正式落地。據悉,截至5月底,已有55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辦理完成跨境執業登記,2家合資稅務師事務所完成行政登記,標誌着從制度到實踐的重大突破。

4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聯合舉辦“便民辦稅春風行,粵深合作惠民生”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工作機制啓動儀式暨《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備忘錄》簽署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對進一步加強廣東、深圳稅務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廣東省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蔣餘良表示。

一家主營珠寶首飾的生產、批發、零售,以及鐘錶批發、零售的企業成爲首家受惠的外資企業。“作爲港資企業,我們集團在灣區的投資經營一直非常活躍,在廣州、佛山都設有子公司生產廠。此前,各子公司申報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後,財務人員需要分別配合多個稅務部門開展後續管理。”該公司中國營運管理中心財務總經理楊小林表示,有了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工作機制,享受稅收協定優惠更便利、更高效、更安心了,也讓我們對灣區營商環境更有認同感,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據介紹,該機制啓動前,非居民納稅人在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地市享受協定待遇,需要向不同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後續管理資料,接受多地稅務機關的後續管理。機制啓動後,將實現“資料一次報送,信息高效共享,執法標準統一”的目標。符合條件的非居民納稅人僅需向一地稅務機關報送後續管理資料,還可享受稅務機關提供的跟蹤服務,及時獲取諮詢和輔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