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東眼橋親水空間 地方控多項設施停擺

新北眼橋親水空間爲夏季熱門玩水地點,但地方人士控訴多項規畫設施未完成;水利局表示,當初規畫設計項目並非定案,需考量成本效益,之後將與地方加強溝通,評估施作可能。(市議員蘇泓欽提供)

新北市大豹溪是夏天玩水去處,水利局整理三峽區東橋下水道,規畫出親水空間,雖然已開放民衆使用,不過地方民衆質疑步道工程未完善,延遲多年,且實體設計與當初說明會的設計規畫不一致;水利局表示,設計規畫項目非定案,須評估效益性,且經費有限,因此當初採分年分期施作,之後會再與地方溝通,評估施作可能性

每年夏季都有大量人潮到大豹溪戲水,爲解決車輛違停東眼橋的問題,水利局2017、2018年進行東眼橋水域營造工程與環境整理工程,整理疏洪河道,並設置500公尺親水步道、停車場、簡易廁所等設施,改善周邊環境、親水遊憩功能,提供遊客與民衆親水空間。

「根本說一套做一套,當初說好的步道串連都沒做完。」插角里長林坤郎表示,水利局2016年曾召開地方說明會,當時設計圖上有景觀橋、自然工法設置的階梯,4年過去什麼都沒設置,親水步道延伸至大豹吊橋的工程也未完成,部分親水步道也變得雜草叢生,質疑水利局未積極處理。

「若未照規畫圖施工,根本是欺騙民衆!」市議員蘇泓欽表示,東眼橋親水空間當初規畫施作環溪步道、親水步道,雖然第2期環溪步道需要經費挹注纔可施作,但第一期工程的親水設施根本不完整,規畫停擺多年,且第一期施作的步道僅有水泥撲面石頭堆,與當初規畫的樣子相差甚遠。

水利局表示,當初皆有與地方溝通,決定採分年分期方式施作設施,說明會僅是規畫設計方案,非最終定案,考量成本效益問題,因此未優先設置景觀橋、環溪步道,事後會與地方人士多溝通,再度評估交通、人潮效益問題,討論施作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