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施工挖到明代「鎮遠橋」 700年曆史還留有4道胎痕

山西地鐵2017年施工挖掘出明代「鎮遠橋」。(圖/CFP,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山西省政府28日透過官方微博表示,2017年年底發掘的石拱橋「鎮遠橋」,目前已被搬遷保護,確保地鐵施工的順利進行。據瞭解,山西太原地鐵2號線北大街站在2017年施工中出土了一座石拱橋,經過專家翻查史料,斷定其名爲「鎮遠橋」,始建於明代,位於太原府城鎮遠門外護城河上,直到被髮掘出土爲止已塵封700多年。

綜合陸媒報導,鎮遠橋位置正處於地鐵基坑和擬建解放路北大街跨線橋高架樁基處,相關部門對於是否在原址進行保護困擾許久,直到2018年2月8日纔開始進行拆解、編號分塊整裝,進行搬遷保護。大陸國家文物局25日表示,下一步是搬回原址還是異地安置,還得根據太原市的整體規劃確定保護方案

山西省政府28日也透過官方微博表示,據山西省文物局消息,鎮遠橋始建於明代,位於太原府城鎮遠門外的護城河,鎮遠橋的發現是明清太原府城防交通系統遺存難得的實物,目前鎮遠橋已被搬遷保護,確保地鐵施工的順利進行。

據瞭解,城釋上海創意設計有限公司總監張漢霄2017年9月偶然得知太原地鐵施工現場出土了文物,趕到現場去看,已出土的橋面還留有四道清晰的車胎軌跡,採集相關素材推測橋的相關數據,發現鎮遠橋是單拱磚石結構,過水拱券、橋面鋪路石欄板石等清晰可辨,半橋長度15公尺,橋寬9公尺,拱券跨徑6公尺,將成果放上網路。

張漢霄翻查歷史資料,發現乾隆《太原府志》卷十〈津樑〉記載:「鎮遠橋在北門鎮遠門外」,明清時的太原府城有八座城門,地鐵施工區在北大街和解放路交叉口,就是俗稱「大北門」的位置,正式名稱爲「鎮遠門」。他因此推論,這座因地鐵施工而重見天日的古蹟,正是當年太原府城大北門外的鎮遠橋。

▼出土的橋面還留有四道清晰的車胎軌跡。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