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樂宮壁畫「喬遷」五十載 風采依舊

山西永樂宮壁畫喬遷」五十載風采依舊。(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距離山西芮城城北3公里處,坐落着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樂宮」。宮內殿宇四壁多達千餘平方米的元代壁畫「喬遷」五十載風采依舊。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功搬遷至今,永樂宮壁畫與建築又在新址上度過了整整50年歲月。目前,永樂宮壁畫所依附的牆身外壁仍爲土紅色外觀上還是固有的形制,壁畫的顏色未發現任何變化人們依然能夠完整地觀賞到壁畫的本來面貌

永樂宮位於黃河北岸、道教師祖呂洞賓家鄉山西芮城縣,始建於13世紀初至14世紀,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和保存最爲完整的道教宮觀,爲全真教大祖庭之一,1961年被評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芮城永樂宮文物保管所副所長劉曉霞介紹,永樂宮現存元代壁畫總面積達1005.68平方米,壁畫題材豐富,反映了當時千變萬化的社會風貌畫技高超,既有確切的年代可考,又留有畫師姓名,素有「東方藝術畫廊」之稱。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是目前中國古代最大的人物畫。永樂宮原址芮城西面20公里處的永樂鎮,1958年中國治理黃河工程開始後,永樂宮舊址位於黃河淹沒區內。根據中國文物保護相關條例,經有關方面實地勘察研究,決定對其實施遷移保存。「前後歷時5年多,直到1964年,永樂宮整體成功搬遷完畢,在當時有限的條件設備下,永樂宮的搬遷開創了我國大型古代建築及壁畫搬遷保護的先河,不僅使極其珍貴的元代建築及壁畫完好地保留下來,而且爲以後的三峽水電南水北調國家重點工程施工中保護、遷建歷史文化遺產積累了經驗,可謂意義深遠。」劉曉霞說。目前,永樂宮已進入搬遷後的首個自然維修期,今年以來,國家文物局投資2610萬元陸續開始對永樂宮古建築進行整體維修,壁畫進行監測數位化保護,並重建消防工程等。 (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