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壓力大喝酒消愁? 降低注意力、記憶力讓工作更辛苦

▲喝酒可能讓工作效率降低。(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走!走!下班後喝酒去!」常見同事上司客戶呼朋引伴喝上一杯,酒精常被用來催化職場社交活動及排解壓力,被認爲是社交場合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但依據2014年經濟部統計,酒類供給量超過7億公升,民衆無法節制、越喝越多,到最後將導致酒精依賴,同年世界衛生組織也統計,全球15歲以上民衆約有2億零800萬被歸類酒癮患者(4.1%)、美國12%、西歐男性10〜20%。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習慣性飲酒記憶與認知的衝擊非常廣泛,在職場上可能降低注意力工作記憶處理速度變慢、視覺空間功能異常、反應抑制、執行功能及詞語流暢度變差加上衝動控制能力受損等,會影響工作職場中「問題解決及決策能力 」,對對於工作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另對生理影響亦會增加罹患超過200種疾病風險,如肝硬化心血管疾病、維生素缺乏及許多癌症等,如女性喝40公克乙醇/天、男性喝60公克乙醇/天超過5年致酒精性肝病;每天喝酒大於80公克乙醇超過10年、罹患肝癌風險爲一般人5倍;長期喝酒對肝有嚴重的影響:80〜90%脂肪肝、20〜40%肝纖維化、8〜20%惡化爲肝硬化、3〜10%肝癌。

此外,酒精於社會傷害事件中亦扮演催化角色,如104年全國醫療暴力發生原因中酒醉鬧事佔22%、酒駕肇事案例比比皆是,也對家庭、社會安全構成威脅家暴等,嘉義市106年52位家暴加害人中有6人有酒癮狀況(11.54%)。

衛生局呼籲,民衆應正視自身身心狀況並有抒發壓力情緒管道,不宜以酒面對職場壓力,有意願戒酒者也洽詢衛生局,希望藉由專業人員評估壓力事件或危機,降低事件對心靈的衝擊,迅速地恢復平衡,達到緩衝調節功效

● 《ETNEWS新聞雲》提醒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