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0年收入多20倍 這13個省份「薪水漲5-10%」

上海浦東區陸家嘴周邊。(圖/CFP)

記者楊子萱/綜合報導

根據大陸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3日全國共有13省調漲2018年的最低薪資標準,依據不同檔次落在1,120元-2,420元(人民幣,同下)之間,有6個省份最低工資超過2,000元,包括上海、廣東北京天津江蘇以及浙江,其中第一名則是上海。與去年最低薪資相比,約漲5%-10%之間。

根據大陸的《最低工資規定》,在勞方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資方應支付給勞方的薪資在排除下列各項以後,不得低於當地最低薪資標準,包括延長工作時間工資、處於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法定勞動者福利待遇等。換句話說,在排除以上條件之後,勞方的薪資不可低於當地的最低薪資標準。

▲13省都調高了最低薪資標準。(圖/翻攝自中新網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31省區市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以32,612元位居第一,北京31,079元排第二,浙江24,147元排第三。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收入水平越高也帶動消費能力,2018年上半年,大陸全國人均消費支出9609元,若拿收入和支出都居冠的上海來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612元扣除人均消費支出的21,321元,最終淨額則是11,291元(新臺幣約5萬)。

▲大陸31省人均收入、消費。(圖/翻攝自中新網)

國家統計局2日公佈《上海改革開放40年民生成就專題系列報告》,其中提到上海的就業規模在40年內增長96.6%,除了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格局也逐漸穩定。

上海調查總隊的數據顯示,上海從業人數從1978年的698.32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1372.65萬人,增長幅度達96.6%。同時,隨着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上海的就業格局也更適應現代化大都市發展定位要求。第一產業比重大幅下降,第二產業比重穩步回落,第三產業比重則提升43%。

在2017年,上海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2,596元和27,825元,扣除價格因素和不可比因素,實際分別比1978年增長了20倍和12倍,年均實際增長7.9%和6.6%,可以說是跨越式的增長。

另外,上海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保險覆蓋規模也不斷擴大,建立「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在消費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時,上海的服務型消費需求也越來越高,包括居住類人均消費支出13,709元,比2000年增長13.4倍;醫療保健類人均消費支出2,602元,比2000年增長4倍;教育文化娛樂類人均消費支出4686元,比2000年增長3倍。

報告指出,現在上海市民的消費朝向品質型、便捷型、享受型發展,旅遊文娛、便捷服務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其中,國內旅遊、遊樂園電影、快遞物流和外賣等項目的佔比都超過60%,可謂是服務型消費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