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練鴻慶》民進黨成胡錫進的忠實讀者

民調指出,有高達7成臺灣民衆支持兩岸對話。(示意圖達志影像

F-5E失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再次品頭論足,只是民進黨做不好,自有臺灣人民來檢討,胡錫進再怎麼說自己是刀子豆腐心,也難免讓人有「幸災樂禍」之感。

現在民進黨已是胡錫進的忠實讀者,隨時等待着他的三言兩語,來操作仇中民粹。而胡錫進,用他本人的話說是「臺灣能重視老胡警告,那就對了」,只是臺灣人民真的需要誰來提醒:兩岸量體的懸殊,軍事實力差距嗎?

把臺灣人民粗略分成「理性」與「感性」兩類,「理性」者當然知道大陸的軟硬實力,臺灣不需要動不動戳北京一下;「感性」的人聽了胡錫進的話,反而會認爲大陸是「紙老虎」,只會派胡錫進出一張嘴,這其實都是反效果

至於蔡英文,當然知道臺獨會引發戰爭,但也知道只要不越過紅線,北京不至於因爲民進黨幾句嘴砲,就阻礙大陸「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腳步

說到底,民進黨就是吃定了中國共產黨對14億人民的責任感,知道打臺灣不是贏或輸,而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只要民進黨放棄法理臺獨,兩岸戰爭對臺灣、對大陸、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划算。

也有人認爲,「兩岸終須一戰」,時間站在大陸這一邊,等到中美實力平起平坐,臺灣自然會是北京的囊中之物。對武統有如此信心的人,也不該失去對「和統」的期待。

明天就投票,相信絕大多數的臺灣人,很難投下「支持統一」,但如果大陸照現在的速度,再發展20、30年,下一個世代的臺灣人,要找什麼理由來說服自己「統一是不好的」,也想不太出來。

中國共產黨的政績,是兩岸未來唯一的變數,大陸富強,自然而然「近悅遠來」。臺灣是在威權時期,奠定了「經濟奇蹟」的基礎,纔有後來政治體制的種種改革,這個「先經濟、後體制」的進程,相信大陸也很難繞過。

民進黨是爲了選舉蹭仇中民粹,胡錫進也跟着去蹭仇臺民粹,就未免跟民進黨一樣水準了。至於對民進黨不爽,連帶着也對臺灣憤怒的大陸朋友,不妨把臺灣當成一個鏡子,作爲中華文化首先實施普選制度的地區,臺灣有許多教訓,頗有參考的價值

仇恨人性的一部分,希特勒借由仇恨崛起,美國有麥卡錫主義歐洲現也存在着極右派威脅;有民主的地方,必然也有人想借由仇恨取得政治權力,這是歷史的必然。

而民主的門檻,也就在於社會的集體意識,是否能夠把「仇恨」限縮在一定的範圍。如果大陸民主了,必然也會有人想操弄着地域與地域的仇恨,階級與階級的仇恨,乃至於單純把自己的不順遂怪罪給整個社會的仇恨…。

把臺灣想成爲整個中國「摸着民主的石頭過河」的例子,希望大陸朋友的憤怒,可以緩和一些。

作者野臺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