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衝破白色巨塔 拿手術刀的娘子軍

▲關皚麗(圖中),臺灣第一位女性腦神經外科醫師,幫超過6千位病人腦瘤脊椎手術。(圖/商業週刊攝影陳志亮

文/賴寧寧

暴紅韓劇《太陽的後裔》中女主角宋慧喬飾演女外科醫師,在急診室浴血搶救人命的畫面,令許多人印象深刻。在臺灣,外科現場已有越來越多女性投入,逐漸撐起臺灣「冷門」的外科界。

冷門外科正悄悄改變!女醫師人數、佔比,逐年成長

外科醫師,過去幾乎是由醫學院成績最好的學生擔綱,但近年醫療崩壞、外科醫療糾紛多,讓不牽涉人命的「眼牙耳鼻喉五官科皮膚科、醫美科,成醫學生首選,外科逐漸冷門。

然而女性卻在這冷門的外科異軍突起。臺灣外科醫學會統計,從2004年到2014年,10年內,女性每年取得外科專科醫師執照人數,從約12位增加到27位,成長逾1倍,女性佔外科醫師比率,也從不到7%成長到15%,創下新高。

「以後開刀房裡的女醫師會越來越多,」最早關注女性外科醫師趨勢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這麼說。

但在外科這個男性俱樂部裡,因工時長、女生先天體力較差、婚姻家庭壓力,她們如何突破外科「天花板」,讓當外科醫師的夢想成真?

醫病關卡:病人不信任遇歧視就得裝「恰」,擅溝通少醫

去年升上亞東醫院副院長的陳芸臺大醫學系畢業,是臺灣唯一小腸移植醫師,也是國內極少數擔任醫學中心副院長的女性。她目前完成19個小腸移植案例,領先亞洲各國

陳芸認爲,「病人的不信任」是女性外科醫師的天花板。她們如何翻轉病人的觀念?第一,建立權威感,她一開始就跟病人介紹自己是醫師,避免誤會;中國附醫外科醫師鄭伃書個子嬌小,但她會刻意講話大聲一點,「恰」一點,引起注意。第二,心態調整,用同理心來看待病人重男輕女的態度。

但近年醫糾多,年輕醫師不敢走外科,關皚麗卻認爲,如果好好溝通與關心,女性體貼細心特質,是醫病關係的一大優勢。

院內關卡:升遷競爭激烈狂寫論文拚升等,讓男生閉嘴

但陳芸認爲女生走外科,剛開始很受歡迎,卻很快會面臨「小孩轉大人」的挑戰。女生必須比男生更厲害,讓他們「沒話說」纔可能往上爬,必須「文武全才」。

陳芸以100多篇國際論文的產量、30多歲當上助理教授的「文科」成績,及臺灣唯一小腸移植的「武科」地位,「文武雙全」當上外科部主任,是臺灣很早當上小兒外科部主任的女外科醫師,去年又升副院長,臺灣19家醫學中心裡只有5位女副院長,她是其一,目前尚無女性擔任醫學中心院長。

破家庭關卡:值班難顧小孩轉到中型醫院,選不開夜刀科別

而女性擔任外科醫師,體力是一個挑戰,如果懷孕時壓力更大;體力之外,家庭更是這羣女外科醫師的頭號天敵」。

但當孩子與工作不能兼顧時,有些女外科醫師也得從大醫院「撤出」,劉宗瑀在大醫院上班時,經常半夜一通電話,就要飛車出門;女兒出生後,爲給家人多點時間,她轉到規模中型的醫院,也選擇不用緊急開刀的「乳房外科」。

關皚麗認爲,女生走外科少,「其實是自己不敢嘗試,」因爲沒有前例,所以敢嘗試的人少,但她認爲「不要爲自己設框框」,勇敢跨出大步,人生纔有不同的風景。

【 更多報導

買車好或租車好?他住5千萬豪宅,10年不買車:買車像養獅子,口袋不深會被吃掉

2周賠掉1200萬,我害母親30年積蓄賠光!她完全沒怪我,只說了這句話…

「試穿襯衫」說 try this shirt是錯的!4種"try"用法一次告訴你

38歲金控經理,在東區買房、開進口車...生下罕病兒,人生勝利組的生活一夕崩塌

「進去的那一刻,覺得自己好像被強暴了...」媽媽以死相逼,同志哭着跟女人做愛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