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居住證「惠臺」背後的政治考量

大陸國新辦昨宣佈《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圖/記者曾俊豪攝)

北京在8月16日正式宣佈《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出爐,其中涉及到對臺政策內容,是對臺灣民衆優惠措施,這是繼今年2月28日正式發佈「惠臺31項措施」之後的再次加碼。到底這項政策在「便民優惠」上呈現了什麼意義?又可能對兩岸關係產生什麼影響

這項辦法中涉臺部分,就是貫徹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的指示「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並將「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政策逐步落實。

在內容上,確是對臺灣民衆有大幅的優惠措施。譬如說,針對一些港澳臺同胞反應使用來往大陸通行證辦理網上購票、自助取票、旅館住宿金融業務等不太方便的問題,全部予以解決,主要是讓臺灣民衆在大陸的居住地能享受到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務和便利。

不但如此,對今後持有臺胞居住證者而言,也能享用中央與居住地政府提供所謂的「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和九項便利」,說白了,就是逐步落實與大陸居民的「同等待遇」。

從1987年兩岸開啓交流以來,到2018年1~3月的統計來看,在大陸學習、工作、及生活的常住臺灣民衆已經多達數十萬人,在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也已經超過1萬人。這樣龐大的人口數,使得北京不得不考慮到他們在日常生活上面臨到的一些困擾。因此,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不但可以與大陸的社會公共服務系統普遍相容,而且也徹底解決多年來臺灣民衆的困擾。

但不可諱言的,「便民優惠」落實的背後,還是有股濃厚的政治考量,這對目前的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謹舉下面幾點的觀察。

一、這是北京對臺政策正式邁入單邊立法的成熟階段,今年2月28日出臺「31項措施」、前幾天宣佈的取消就業許可,都是體現單邊立法精神的具體步驟。在這樣的措施逐漸成熟後,對於今後兩岸要簽署協議才能來落實一些交流的需要性,將逐步削弱,而北京在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顯著。

二、16日宣佈的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是落實習近平要求兩岸同胞同等待遇的重要一步,當然也是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具體體現。國臺辦提到,這項措施「爲率先與臺灣同胞共用大陸發展的機遇,爲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因此,對於習近平期許兩岸民衆能走向心靈契合,是否有具體的效果,就得見到這些狀況落實的檢驗。實際上,將8位號碼臺胞證直接升級爲18位身分證號碼的方案,或是落實兩岸同胞同等待遇,就是變相將臺灣到大陸去居住的民衆, 開始逐漸的融入到大陸人民生活圈中。

三、爲了使申領「居民居住證」不影響到臺灣民衆在臺的權益,國臺辦事前早就設想,說明申領檯灣居民居住證將不需要具有大陸戶籍,也不需要放棄臺灣戶籍,這樣在臺灣享有的相關權利義務譬如退休金健保等,不至於受到影響。從這樣的作爲看來,北京已更進一步考慮到要同時保障臺灣民衆的權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邵宗海,政治大學中山教授所長、文化大學教授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事實」理念寫作。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