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高層互動頻繁 美中關係趨可控

旺報社評

美中關係瞬息萬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中,兩國均正面評價;美印太司令阿基裡諾與中國大陸副參謀長徐起零於斐濟會談,兩軍高層會談解凍,雖令人目不暇給,但有脈絡可循。兩國戰略競爭激烈之餘,仍能理性處理雙邊關係,認真面對迫切、棘手的貿易戰、科技戰及軍事溝通等問題,對雙邊關係、印太區域穩定,乃至世界秩序都是正向發展。

兩軍高層會談解凍

去年8月大陸爲反制美國時任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取消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安排、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等對話機制。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前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曾在去年11月於柬埔寨東南亞國協防長擴大會議互動,但只是曇花一現,今年2月中國氣球風暴使美中關係螺旋下墜到最低點,雙方再度關上軍事溝通互動大門。

兩國國防部主要官員參與的會議、例行性對話及工作層級會議等大大小小數十項活動全部遭到中方回絕,最受矚目的當屬大陸國防部長李尚福拒絕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與奧斯汀會面。同一時期,美中在臺海、南海的軍事對峙與行動不斷升高,雙方軍艦軍機數度近距離交鋒,因意外、誤判導致衝突風險驟然上升。

雖然關係處於冰點,在「和平共存、和平競爭」共識下,雙方也體認穩定關係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拜登政府強調美中必須恢復、維持高階層溝通管道暢通,負責任處理美中戰略競爭,有效管控風險;而中方堅持習近平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推動美中關係走出困境。

美中雙方不斷重申基本立場,看似老調重彈,確實發揮了穩定的力量,在更正確掌握對方目標與企圖之後,即使有些歧見短期內難以化解,雙方關係至少已迴歸到可控制、可預測的範圍內。

自今年6月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氣候變遷特使凱瑞、財政部長葉倫乃至雷蒙多陸續訪問大陸,逐漸落實美方的目標,唯獨在軍事溝通交流踢到鐵板。雖然拜登親自呼籲,布林肯在北京一再表示美中軍事接觸「絕對至關重要」,都沒有得到正面迴應。

基本上,大陸軍方認爲,美國仍擁有軍事優勢,美中軍事交流對話不利於中共,再加上近年來因臺灣問題、南海領土爭議,及美國對中片面制裁等因素,雙方關係劍拔弩張,中方排斥恢復兩軍高層軍事溝通對話。

但整體關係的發展已不允許將軍事議題完全切割,中共8月中旬同意出席由美國與斐濟聯合主辦、27國參與的「印太國防主管會議」,就顯示了與美方恢復接觸的意願。

成立雙邊商務工作組

美中雙方直到上月底才證實阿基裡諾與徐起零在斐濟會談,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樂觀表示,「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中國防長與奧斯汀部長溝通」;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則迴應,中美兩軍交往並非處於中斷狀態,仍指責當前溝通困難與障礙是由美方造成。

美中軍事競爭、軍備競賽不會停頓,雙方軍事溝通對話是否能全面恢復仍存變數,從拜登政府7月底宣佈軍援臺灣3.45億美元,以及8月首次提供臺灣8000萬美元軍事融資,中共除了口頭抗議譴責外,並未採取實際反制行動來看,至少美中軍事關係已逐漸緩和。

同樣的,雖然雷蒙多在大陸強硬表示,「中國不適合投資」,「我們不就國家安全問題進行談判」,在可預見的未來,貿易戰科技戰不會停止,雙方依然成立處理雙邊商務問題工作組,並立即展開運作,兩國商務部長每年至少會見一次,每年舉行兩次副部長級會議,這些具體成果符合雙邊利益,也是工商企業界樂見的發展。

拜登政府的目標在爲美中戰略競爭建立「護欄」,中方對於由美方主導、界定的護欄有所保留,而畫出自己的「紅線」,同時雙方積極爭取重建世界秩序的主導權與話語權,這個趨勢也不會改變,儘管如此,雙方一連串的互動、溝通證明是有益於美中關係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