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蘇起的路 荊棘滿布但曙光初露
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當選「臺北論壇」智庫董事長後,將在9月成立藍綠對話平臺,希望朝野能建立溝通對話機制,以尋求社會最大公約數,凝聚「臺灣共識」。蘇起此舉不被各界看好,但從歷史格局、社會力結構的大潮流角度觀察,蘇起選擇的這條路雖然充滿荊棘,卻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臺灣若不在這條艱辛的道路上奮步向前,終將淪爲第三世界國家,或成爲中國版圖的一塊雞肋。
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被標準普爾降至AA+,這是美國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儘管美國財政部立即回擊,嗆聲標普的計算有誤差,但是仍難免震驚全球金融與經濟體系。美國債評降級的主要理由是政治惡鬥,政府、國會和民意無法就國家長期願景建立共識,造成長期財政收支的不確定性與政府決策能力的危機,美國經濟遠景因而受到懷疑。美國信評降級史上未見,可能引發的「蝴蝶效應」尚難估計,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將受到質疑與挑戰,則幾乎可以確定。
臺灣政黨惡鬥問題與美國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已經讓臺灣名列舉世無能國會之首,公共政策因政治激烈角力而失去專業性,造成相互矛盾、資源浪費現象,朝野間只有對立、沒有交集;尤其選舉一到,小小的彈丸之地,族羣被撕扯得四分五裂,民衆更因爲生活在顏色化的二分世界而痛苦不已。長此以往,臺灣的民主不可能深化,人民的素質也不可能提升,民主基礎會很脆弱。朝野政治惡鬥,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現象必須改變。
大陸的變化更是朝野必須對話的重要原因。就在美債美元走跌當下,大陸已悄悄登上世界舞臺的中心,戲份漸漸從配角成爲主角。大陸國民生產毛額已經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想要超越美國的難度還是很高,但大陸由弱轉強,美國由盛而衰,黃金交叉將比預期更快來到。大陸絕非昔日吳下阿蒙,東亞地緣政治舞臺上已與美國同桌博奕。
臺灣不能永遠停留在冷戰時代,依附美國與中國以鐵幕相隔離,綠營支持者更不能繼續矇住眼睛不看世界的變化,以爲可以關起門來不和大陸打交道。馬政府要把臺灣帶領進入21世紀,與大陸謀取永久和平,雙方既然要交往,就不能以零和關係的態度相互對待,必須尋求共識。馬政府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就是綠紅之間的中間點。他與大陸簽署的所有協議,並無出賣臺灣利益或有利大陸併吞臺灣的疑慮,但綠營始終以「賣臺」定位馬英九。依據民進黨的邏輯,臺灣將永遠陷在一籌莫展的困境中。
全球經濟版圖與戰略格局正在巨幅位移,大陸海空軍力量已穿透太平洋第一島鏈,反介入軍力部署已經完成,美國的航空母艦是否能繼續扮演1996年「飛彈危機」期間穩定臺海情勢的角色,已有疑慮。中國經濟崛起,美國經濟正走下坡。這些發展都已非過去的格局所能因應,臺灣曾經思考當如何面對嗎?還是要繼續過着藍綠惡鬥的虛耗歲月?
蘇起主導的「臺北論壇」基金會未來擬在兩岸、國防、外交、經濟四大國安領域爲臺灣提供建言,這四大項目是臺灣現階段生存發展最重大的課題,然而,如果臺灣的政治惡鬥沒有終止,藍綠不去顏色化,所有的建言都將是夢幻泡影,就像現在國民黨有國策基金會、民進黨有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基金會的建言還是爲了選舉、各說各話、誰也不信誰。
蘇起希望打破藍綠格局,爲臺灣言論開闢一條新路,網羅了產官學界知名人士,民進黨的洪奇昌和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也共襄盛舉,可以想見蘇起的用心。誠如本報社評數度強調,臺灣需要去顏色化、需要在藍綠和兩岸間找到最大公約數,面對大變動的時代,臺灣無論是要經由美國走進國際社會,或經由中國走向世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無論作什麼選擇,都需要尋找臺灣最大公約數。在藍綠惡鬥的情況下,「臺北論壇」的成立露出了一道曙光,期待蘇起能夠爲臺灣找到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