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臺灣人爲何不擔心大陸動武

旺報社評

美軍印太司令首任司令戴維森3月初警告中國可能在6年內攻臺,繼任司令阿基裡諾緊迫感更強,他在美國國會提名聽證會中稱,中國併吞臺灣的時間「比想像更接近」。美國高階將領紛紛對中共動武表示憂心,臺灣人民卻顯得老神在在,股照漲、舞照跳,是什麼原因讓美臺兩地對中共對臺動武的可能性有這麼大的認知差距

想要和平 先準備戰爭

二戰後冷戰時代,「武力作爲政治工具」已成爲國際的政治通則。也就是說,軍事競爭與威嚇不一定是爲了要真正的動武,也可以是爲了和平,先把自己武裝好,就可用政治手段達到和平的目的。冷戰結束後,聯合國經常在衝突地區派出維和部隊,以阻止武裝衝突,這也是以武力建構和平的實踐,和平是可以建構出來的,並非一定要靠打仗才能得到和平。這是延續古羅馬人「想要和平,先準備戰爭」觀念的延續。

「建構和平」是美國重要的國際政治理念,相信把戰爭準備好,纔有和平的希望。爲此,美國人,特別是軍事將領會把可能發生戰爭的地區設想得特別嚴重,做好戰爭的萬全準備,這並非只是要求增加國防預算,而是美國軍人價值觀的展現。

中國人的戰爭觀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除非必要絕不輕言戰爭。中共在毛澤東時期打了5次戰爭,都是打了就跑,絕不戀戰,最後都是慘勝。

臺灣人身受中國文化薰陶,理解中國人的戰爭觀,大陸倡議和平統一」的本質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認爲中共不可能對臺輕啓戰爭,除非確認「和平統一」無望,纔會採取「武力統一」。

至今爲止,中共中央並沒有改變「和統」政策民進黨政府也一直很小心那條「紅線」的存在,所以儘管共機一再擾臺,相信民進黨都不會認爲戰爭真的迫在眉睫了,ㄧ般民衆更不當成一回事。

3月20日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的民調顯示,有63.3%的臺灣人民不認爲中共會在6年內攻臺,這是臺灣人和美國人對中國戰爭觀不同之處。既然大陸未改變和統政策,那麼共軍不斷擾臺,目的爲何?

首先,中共是把武力當成政治工具。共機不斷接近臺灣西南角,甚至在東岸外海上空出現,除了日常訓練作用之外,更重要是傳遞政治訊號,一方面警告民進黨政府不要跨越紅線;一方面也警告美國對臺政策要節制。只要這條「紅線」有效,兩岸開打的機會就不高。中共「項莊舞劍」不一定非「意在沛公」,反而希望臺灣人看到中共武力的強大,願意主動迴歸。

和平因子早已深植兩岸人心

二是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維持現狀,雖然民進黨執政以後,臺獨支持度有所上升,但增加幅度有限,臺獨天花板現象加上民進黨希望永續執政,法理臺獨不會列入政治議程。既然如此,臺灣人又何必擔心中共武統呢?這也是臺灣人安心過日子緣故。何況臺灣還有國民黨存在,國民黨雖然在野,但這股兩岸和平發展的力量還是有相當大的支持度,2020年國民黨總統選舉慘敗,但仍拿下近4成的選票,臺灣支持兩岸和平的力量不容小覷。

三是臺海和平的建構,美國是重要力量,但主要還是靠兩岸關係來操作。冷戰時期美國第七艦隊維護了臺海和平,但僅只於「維護」,卻不能「建構」。自大陸放棄解放臺灣,40多年來,兩岸和平相處是兩岸自己建構出來的。1979年中共發佈《告臺灣同胞書》,臺灣在1991年修憲終結「動員戡亂時期」,接着兩岸展開協商達成若干共識,40年來雖然風波不止,卻仍能和平共處緬懷這一段歷史性成就,兩岸後人都應該汗顏

和平因子早已深植人心,即使美軍將領不斷示警,但臺灣人寧願相信大陸的和平承諾,而不相信美國人認定臺海衝突迫在眉睫。這不是臺灣人鄉愿,而是生活在這個島上,大家都能理性地面對自己的命運。

中美對抗激化,臺海緊張的時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到福建傳遞和平的訊號,看來習近平還是把臺灣人當中國人看待,剩下的就是臺灣人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