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皮質腫瘤致高血壓 不停藥檢查準確又安全

臺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醫師張嘉暉表示,血壓患者中,大部分屬於「發性高血壓」,通常是多發性因素導致。(葉書宏翻攝)

40歲民衆患有高血壓10年來服用降血壓藥物卻始終控制不好,因全身無力到臺北慈濟醫院就醫,經腎上腺電腦斷層及不停用血壓藥的核子醫學掃描,診斷出左邊腎上腺有一顆1.2公分皮質醛酮瘤,爲「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導致次發性高血壓,經手術切除腫瘤,血壓維持穩定不需再服藥

臺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張嘉暉表示,高血壓的患者中,大部分屬於「原發性高血壓」,通常是多發性因素導致,如鹽分攝取太多、壓力酒精、肥胖、遺傳環境因素、年紀及血管硬化等。

約一成是「續發性高血壓」,可以找到導致血壓升高的原因,如內分泌腫瘤、腎動脈狹窄、先天性動脈血疾病、服用影響血壓升高的藥物等,及早去除或治療這些原因,有機會恢復正常血壓值及改變高血壓病患預後。

張嘉暉表示,腎上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分泌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激素,當腎上腺出現皮質腫瘤時,可能導致醛固酮或皮質類固醇分泌過多,患者就容易發生頑固性高血壓或高血糖,使用多種降血壓降血糖藥物仍不易控制

臺北慈濟醫院表示,十多年來累積爲30多位患者以「不停、不換藥」的方式,進行核子醫學掃描,88%的患者經手術切除腫瘤後已減藥或不需再服藥,檢查準確度高又兼顧病人安全。

高血壓已有年輕化趨勢,部分患者是由內分泌疾病所造成,若不積極治療,很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臟疾病、腎衰竭等嚴重後果。張嘉暉提醒,如果40歲以下就有高血壓、服藥控制不佳,加上全身無力及低血鉀情況,應儘早篩檢內分泌高血壓,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