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600年曆史的「大鵬所城」 明清兩代南部的海防要塞

大鵬所城。(圖/CFP,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位於廣東省深圳大鵬新區的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有着600多年的歷史,曾涌現過賴氏「三代五將」、劉氏父子將軍」等明清兩代十多位將軍,是明清兩代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衛所之一。另外,深圳的別稱「鵬城」就來源於此。

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據瞭解,當年平面呈近梯形佈局佔地約10萬平方米,城牆高6米、長1200米,上設垛口654個,並闢有馬道全城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北門明萬曆年間被堵塞),每個城門上建有一座敵樓,兩邊各設兩個警鋪城外東、西、南三面,環繞着一條長1200米、寬5米、深3米的護城濠。

明初建城以來,大鵬所城一直擔負着深港地區的海防安全,多次抵禦和抗擊葡萄牙倭寇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入侵,是明清時期的主要海防堡壘之一。大鵬所城也涌現出抗英名將賴恩爵劉起龍抗日勇士劉黑仔等一批英雄

雖然經過600多年的時間,大鵬所城的街道格局建築至今仍保存的相當完整。目前,體現城外觀的部分城牆及東、南兩城門保存良好,城內現存趙公祠天后廟華光廟、候王廟和十多座清代將軍府第等,其中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保存最爲完整和突出,這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城鎮規劃建設史、明清民俗文化嶺南地區古建築發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價值

另外,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大鵬古城的保護工作。深圳市政府1988年將其東門南門、賴恩爵將軍府等公佈爲第三批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1989年公佈其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市委1995年將其公佈爲「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於1996年成立「大鵬古城博物館」,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和管理

大鵬所城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鵬城村2003年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爲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鵬古城博物館2005年設爲龍崗區直屬事業單位,由大鵬街道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