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團隊造機器人,售價打到3.85萬!
文/楊松編輯/鄢子爲
“爲了不被競業協議限制,我沒變現股份,換來自由身。”
衆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在接受《21CBR》記者專訪時稱,2023年,經過友好協商,自己離開了一手創辦的鵬行智能,再次出發。
八年來,趙一直在機器人行業裡打拼。爲了不錯過此輪“具身智能”風口,在新公司,他每晚加班,深夜方歸。
創始人帶隊攻堅,產品立項後,僅用6個月,就推出了雙足機器人產品“SA01”,售價僅3.85萬元。第四季度,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公司,還將發佈兩款產品。
8月,衆擎獲得商湯國香資本、弘暉基金等機構青睞,完成天使輪、天使+輪融資,累計獲得近億元人民幣。
趙同陽透露,新一輪融資,正在加速推進。
重新出發
趙同陽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於2019年創建多夠公司,推出四足機器狗,其“售價不及波士頓動力機器狗十分之一”。
2020年,多夠公司被併購,趙同陽攜手何小鵬,共同成立“鵬行智能”。
近幾年,芯片性能持續提升,傳感器成本下降,開源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研發機器人的門檻大幅降低。機器人正從實驗室和工業領域,逐步走向日常生活場景。
與何小鵬共事3年後,趙同陽選擇離開,帶着自己積累的知識產權、經驗,於2023年10月,創立衆擎機器人。
他憋着一股勁兒,誓要做出一番事業。衆擎公司深圳總部所在地,距離鵬行智能,僅數百米。
“沉澱經驗,蓄勢待發。”他坦承,從何小鵬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但汽車和機器人所處賽道不同,方法論不同,節奏不同。
首先,汽車是一個百年行業,有成熟的供應商體系,機器人則是一個新興行業。趙同陽認爲,汽車行業的經驗,未必能複用至機器人行業,很多底層技術需要從零開始突破。
其次,汽車行業對錯誤的容忍度低,機器人行業在當下階段則需要不停地試錯,不停地驗證。
最後,“小步快跑,加速迭代,人形機器人公司很多研究,都是走在無人區。”趙同陽表示,大公司流程繁複,初創公司相對靈活。
去年10月,他選擇離開鵬行,創辦了衆擎,組建新的機器人團隊。
全棧自研
在技術路線上,趙同陽頗爲激進。
人形機器人中,“關節”是核心零部件,在整機硬件成本中,佔比超六七成,目前存在行星方案、諧波方案和行星直線推杆三種技術路線。
這三種方案,衆擎均有佈局。公司稱,具備從電機、減速器、控制伺服單元、扭力傳感器,到通信架構的全棧自研技術能力。
趙同陽認爲,他本人及團隊核心人員,在機器人行業,積累了七八年經驗,有能力同時推進三種路線,後續會根據技術發展情況,收縮和聚焦。
技術路線多樣,好處是,可以根據產品定位,嘗試不同的方案,推出更多產品。
衆擎首款產品SA01,售價不到4萬元,主要受衆爲高校科研團隊。
這類開發者,在打造人形機器人產品的過程中,需要花費數百萬元,配備4-5人的精英團隊,縮小Sim2Real Gap(模擬環境與現實環境差距)。
基於SA01,一位研發人員,只需幾天,就能調試出能夠行走的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行業火爆,但技術與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爲了促進行業發展,我們乾脆掀桌子,把泡沫擠一下。”
趙同陽透露,SA01價格低,是因爲成本控制得好,通過規模化生產,利潤留得住。
通過關節驅動系統和智能控制算法,該公司降低了機器人制造中的關鍵成本。此外,團隊採用模塊化設計,進一步壓縮成本。
該產品上市一個月,就獲得上百張訂單,產能持續爬坡中。今年第四季度,公司還將推出兩款產品,分別面向B端生產場景和家用C端市場。
趙同陽表示,以前,開發一款產品需要六個月至一年時間,現在,公司通過軟硬件自研儲備,可以將研發時間縮短至三個月。
儲備糧草
“人形機器人,是根據人類形態仿生設計的產品,行走(運控)設計是一門技術,也是藝術。”
趙同陽表示,一些同行製作的機器人,行走姿態欠佳,與人類的自然步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若想步態優美,得改進機器人的本體和控制動作的小腦,衆擎率先在此領域發力。
趙同陽稱,在本體設計、電機電控和運控算法方面,公司投入大量資源。今年底,將發力具身智能,組建相應團隊,提升競爭力。
投資人看好衆擎的潛力。該公司進行天使輪融資時,機構打來的資金,是其原計劃的兩倍多。
“要用發展的角度,看待公司賬上的錢,市場好的時候,也要未雨綢繆。只有資金充足,我們才能吸引更多人才。”
9月,趙同陽受邀前往中東市場,接觸當地的投資機構。目前,衆擎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預計將在近期完成。
“好公司,要有能力賺錢養活自己,在資本助力下,我們的‘造血’進程會加速。”
按照其規劃,2025年,公司將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2026年的目標,是擴大營收,實現盈虧平衡。
趙緊迫感強,經常告誡同事,“不想‘死’就跑快一點”,競爭對手發佈同類產品時,衆擎要研製出更好的產品。
行業加速洗牌,在他看來,六個月內,人形機器人公司將由四五十家,縮減至十幾家。一年以後,剩下十家左右。
衆擎力爭站穩腳跟,留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