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綁婚姻 醫師批不合時宜

臺灣人工生殖技術聞名全球,卻有全世界最嚴格的法規,近年朝野立委高度關注修法。圖爲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2023年4月16日舉辦試管寶寶回孃家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人工生殖技術聞名全球,卻有全世界最嚴格的法規,近年朝野立委高度關注修法,其中最大症結在於,現行法規將生育政策與婚姻制度高度捆綁,僅限「夫妻」執行人工生殖。但我國生育率長年敬陪末座,多位不孕症權威直指《人工生殖法》已經不符合時代,有如少子化幫兇,應加快腳步修法,否則對國家經濟和競爭力影響甚大。

臺灣生育率長年下滑,專家一致認同「晚婚晚生」是主因。目前《人工生殖法》與婚姻制度高度捆綁,單身女性若想進行人工生殖,必須先進入婚姻成爲夫妻。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OECD國家平均有41.9%新生兒是非婚生子女,亞洲國家日本、韓國僅2.4%到2.5%,排名居末。我國2022年非婚生子女比例爲4.02%,略高於日韓。

國民健康署曾說明,人工生殖技術應以治療不孕爲目的,而非作爲創造生命的方法,因此我國人工生殖的施行限於不孕夫妻。但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直言,國內立法宗旨已經過時,應針對生理條件上無法生育的人,以人工生殖協助生育。

李茂盛指出,在歐洲同性婚姻、單身、代理孕母生育的新生兒佔比高達3成。既然國家通過同性婚姻,且醫療是全民共同享用,爲何要以法律禁止使用人工生殖技術?讓這些不適法的人得冒高風險跑到國外、花數百萬元接受治療,這是對於同性伴侶的歧視,「無論從社會倫理、道德或經濟層面考量,都應該儘速修法」。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啓瑞直言,生育是基本人權和自主權,既然女性未婚生子沒有違反法律,爲何要以法律限制單身女性施行人工生殖?另外,國內同性婚姻已合法,但結婚後沒有生育的權利,非常不合理的,且國內有合法捐精、捐卵管道,應鬆綁人工生殖法規,盼能改善少子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