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不提名但暗中輔選且必須當選──關中傳奇(四)

1985年,北市十信風波民衆擠兌。(陳明仁攝)

關中說,十信案是在他到省黨部主委後第二年爆發,裡頭有很多事是他無法瞭解的,但這個案子蔡辰洲被提名與當選立委是沒有關係的,因爲當時沒有十信案更別說爆發了。此案是蔡當選後,因爲在國泰集團中他分配事業是十信,結果金融機構爆發不良放款所引發。後來他才瞭解,十信有很多的土地,突然間土地價值大幅下降,不足以填補十信虧損,造成存款人擠兌,所以政府要接管。

「我到省黨部後,俞國華院長召見我交付任務,說原則就是十信在臺北有十五個分行,將由省屬合作金庫去接管業務,這對省政府原本應是好事,結果省議會黨外羣起反對,認爲國民黨鴨霸、吃定省政府來擦屁股善後。」關中說,中央交付任務,不能讓經濟問題擴大變成社會政治問題,他必須達成,好不容易溝通好黨籍省議員,黨外省議員又揚言集體辭職抗議,最後結果省議會還是強行通過,黨外省議員也集體辭職了。

爲了這件事,做過省主席、時任總統李登輝很不諒解關中,但關中也只能回報情況,表示他只能遵照執行上面交辦的任務。由於隔年就是地方大選,黨外省議員一個個又重新選回來了,對黨外來說,集體辭職是爲了凸顯國民黨的不合理,在政治立場表態上絕對可以理解;但對忠誠執着、吃軟不吃硬的關中而言,同樣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達成任務爲止。身爲地方黨職工作的最高主管,選舉時要規劃提名輔選,平常要作好府會關係、黨政溝通協調、公開和私下都得個別建立關係,在拿捏軟硬、決斷和戰之間,關中可謂充分體會了黨職工作的無奈與坦然。

貫徹蔣經國密令,與地方派系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十信案的創傷影響極其深遠,不僅嚴重傷害了臺灣投資人信心,臺北十信各分社都受到嚴重的擠兌,無數存款戶一生的積蓄血本無歸,受害者達十萬人以上,高達六十多家企業面臨破產;民衆對銀行不信任,也對國民黨政府的公權力感到失望,更對政府權威造成重大打擊。

十信案也導致國泰集團承受污名,因爲十信案在當時並非特例,同期的華僑信託、國泰信託、亞洲信託與第一信託等金融機構也是岌岌可危、隨時處於崩壞邊緣,並不一定要拿蔡辰洲開刀出氣,因此蔡家至今對此依舊耿耿於懷。

對於關中來說,雖然因此飽受流言爭議,甚至是莫名的政治兇險,但總算全身而退,而且通過層層考驗,更加受到蔣經國的重用。可令他料想不到的是,十信案還是給他留下了一道意外的難題,因爲在隔年年底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蔣經國對他下了一道「密令」:某些爭取連任的立委如劉松藩王金平洪玉欽等人,不能提名,但是卻要暗中輔選,而且必須當選!

雖然沒有明說是因爲十信案或十三兄弟會,但關中當然心知肚明,這些人雖然沒有一個是被起訴犯法的,但都是被認爲與經濟犯過從甚密、媒體報導形象上涉嫌違法超貸政商關係複雜的人,當然也可以說都是地方上喜歡、也會幫忙喬事情的人。由於十信案剛過一年,當時社會上經濟犯罪、不良超貸的事件層出不窮,民意風向對此深惡痛絕,所以時機顯得格外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