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明天會更好》唱出人民心聲──關中傳奇(八)

1998年,新任省南醫院長林水龍(右)、與省衛生處長石曜堂(左),齊唱《明天會更好》,打破官式交接典禮的嚴肅氣氛慣例。(翁順利攝)

省黨部歌曲錄製完成之後,擬具宣傳計劃,交給當時擔任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理事長蔣孝武,請他協助推廣,這個計劃才輾轉交到中央文工會的手中,時任文工會主任的宋楚瑜,顯然對這首歌曲頗有意見,以歌詞寫實地描寫社會灰暗面,認爲不適合用作選舉形象歌曲,大大地挫了省黨部的銳氣

不僅如此,對關中如此重視文宣造勢,當時的黨中央秘書長馬樹禮也不以爲然,他找來關中說:「你搞這個幹什麼,日本國會議員選舉一張海報就可以了,選舉還是靠地方基礎、派系動員纔有用。」長官如此看法,關中心裡真是有苦說不出,心想國民黨就是這樣才一步步衰退下去,因此向馬力陳,今後如果不能掌握社會脈動,打動民心,選舉會很吃力、很難選贏。馬樹禮聽不進去,又對關中說:「聽說你在搞一個歌曲?選舉好好選,又不是搞什麼演藝事業,不要譁衆取寵,學黨外搞那些花招。」

後來連蔣經國都把關中找來問,一開始先客氣談些別的,然後就問聽說你最近在搞一首叫《明天會更好》的競選歌曲,「好像抱怨現在很不好,這樣妥當嗎?」向來直言不諱的關中,也毫不退縮地回說:「報告主席,最近發生一連串水災礦災、十信案、江南案、毒玉米餿水油……百姓會覺得現在好嗎?」蔣經國並未吭聲看着關中,關中又理直氣壯地強調文宣、造勢的重要性,以及必須要面對現實解決問題,在黨外批判攻擊政府與國民黨時,及時扭轉局勢,適時重建信心。「我們承認今天不好,可解釋是很多因素造成,但是透過大家的努力奮鬥,爲的就是更好的明天,今天也許不好,但明天會更好。」

蔣經國聽完後,只是點點頭說:「好吧,我知道了。」對關中來說,蔣雖沒肯定說好,但也並未阻止他,這就等於默許了。剩下的就是和馬樹禮如何妥協的問題,「馬還是非常堅持不準搞,但我也很有韌性倫理上我尊敬他,就事論事、適可而止,不會搞得難看,每次就不了了之。」,最後關中只好折衷妥協:「現在如果要停,有些可停,有些不行,比方光復節辦盛大公開記者會,這是我們辦的,現在還有一個多月,這個可停;但發行唱片、電視上打歌宣傳已簽了約,沒法撤回……」最後妥協各退一步,記者會不公開辦,但其他照舊,因此宣傳也相對變小了。

由於馬樹禮和文工會的反對,致使原訂十月二十五日推出紀念臺灣光復四十週年的計劃落空,而其他電視廣播配合的計劃也大都延宕。但省黨部以已經跟唱片公司簽訂發行合約,無法收回爲由,而轉由民間單位自行推廣,沒想到一推出後即大受歡迎,專輯在短短几個月內便在臺灣、香港等地售出二十五萬張以上,成爲公益歌曲的典範

《明天會更好》自此廣爲傳唱,從公益活動娛樂表演到一般人的KTV點唱,都是極受歡迎的熱門歌曲,當然也包括了在許多競選活動中的合唱播放或背景音樂使用。

可能因爲上述的幕後轉折,以致對這首歌的出處緣由,後來各說各話,其實,從關中的角度來看,國民黨負責輔選行銷,就是因爲國民黨形象不夠好,所以出錢出力,製作激勵人心凝聚社會正能量的競選歌曲,有何不可?但就藝術家、音樂人而言,因爲不願沾染政治色彩,因此極力撇清,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