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二訪香港(劉良升)

圖爲香港海港城的名牌商場。(新華社)

屈指一算,個人來去香港的次數竟然有十多次之多,縱然嚴格來說,我絕大多數都是在早先的九龍啓德機場,或是後來的赤𫚭角機場閒晃,以等待登上下一班中轉航班前往目的地,此乃當年在蘇州工作時,正值兩岸尚無直航班機的政治氛圍,我等必須借道所謂「第三地」轉機往返臺灣和內地間,再加上一次搭乘國泰航空航班往返美國和臺灣,又有機會在香港轉機。不過我在機場倒也沒有閒着,反而充分利用時間駐足於機場書店,享受着翻閱兩岸三地的歷史叢書,這彷彿又像回到了少年時去偷看港版禁書(記憶最深刻的是香港版的《李宗仁回憶錄》)那股「偷情般」的快感。

2000年1月底,偕同新婚的蘇州妻子返臺過年。我們在赤𫚭角機場下飛機後,馬上憑藉着北京政府核發的「入臺證」入境香港,並風塵僕僕地前往香港中華旅行社,好領取臺北政權真正得以入境的「入臺證」。稍事休息,我們小兩口在旅館附近以廣式燒臘粉面果腹,於華燈初上時信步街頭,完成了與東方之珠接地氣的初體驗。

十多年後,我們一家相攜太座的孃家親戚,一大早從廣東省深圳市經由羅浮口岸進入香港特區。通關時4種不同的閘口吸引了我,我們父子三人使用美國護照,必然遵循「外國人/Foreign Nationals」的窗口辦理通關,太座與家人一行則前往另一頭通道,該處盡頭卻分流至3種不同的承辦窗口,且各有着醒目的「內地同胞」、「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之中文標示,好分別指引3種不同的證件持有者。最玄妙之處爲此三者所對應的英文翻譯俱爲「Chinese Nationals」(按:中國國民之意),如此饒富政治內涵的權宜安排也讓略懂漢字的犬子們覺得嘖嘖稱奇。

通關後隨即搭乘港鐵列車抵達了九龍半島的尖沙咀站,我提出籌備多時的旅遊攻略,建議約略參訪海港城購物中心便可,隨即乘坐「天星小輪」前往對岸的香港島,再至太平山頂參觀蠟像館等設施,待夜幕低垂遠眺維多利亞港的夜景後,即可下山搭船前往澳門的旅館住宿。豈料,太座堅持要待在海港城內「血拼」,我也只得捨命相隨。

海港城面積甚大,但除了餐廳以外,竟然找不到可以坐下歇息之處。當兩犬子直呼無聊,我父子3人總算得空脫隊,並尋得地下室的一處階梯席地而坐。兒子們拿出遊戲機打發時間,我則手掌託着頭部就着膝蓋打了一個小盹,期間還一道外出跑了一趟麥當勞補充精力,再返回與逛得人仰馬翻的太座和家人聚首。

這會兒總算按照我壓箱底的腹案,一同前往九龍半島最南端星光大道,吹着海風,隔海向南凝望香港島,並想像着由對岸太平山頂俯視的感受,最終揮別了九龍,換乘水翼船前往澳門。而兒子們這次的香港之行,印象裡除了羅浮口岸通關閘口的英文翻譯標牌、香港的車子靠左側行駛、街上的英式紅色雙層巴士,剩下的就是海港城、海港城、還是海港城了!

事實上,海港城內物價比美國還高些,加以考慮到回美國的行李負重,太座在海港城內竟然啥都沒買,她也因爲沒有聽我這位「專業導遊」的安排而懊悔不迭。不過我已經允諾將計劃我倆第三次的香港行,前提是這次行程無論如何不能碰觸海港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