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劉良升專欄/中海艦「刀下留艦」解甲歸田
中海艦由文化部文資局古物審議會議決議指定爲「重要古物」。(本報系資料照片)
海軍在去年五月十四日完成標售,計劃將十一年前除役的中海軍艦交與廠商以廢鐵拆解處理。而一羣海軍退伍軍人和民間的軍事愛好者,大聲疾呼海軍當局「刀下留艦」,期待有更好的方式來善待這位在臺海征戰多年的「沙場老兵」,而近日獲悉總算有了正向的轉機!
話說抗日戰爭勝利之際,美國海軍將其大量的現役軍品,以剩餘物資的名義贈送給盟邦。其中有些原先準備用以登陸日本主島的兩棲登陸艦艇(包括曾參加過一九四四年六月歐洲戰場諾曼地登陸者),分批轉送給了戰時幾近全軍覆沒的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海軍將這些贈援的四種不同型別的兩棲艦艇,分別命名爲中字號(LST,戰車登陸艦,Landing Ship, Tank),美字號(LSM,中型登陸艦, Landing Ship, Medium),聯字號(LCI,步兵登陸艇, Landing Craft, Infantry),和合字號(LCU,通用登陸艇, Landing Craft,Utility), 這四級軍艦的首字合起來恰爲「中美聯合」,標誌着當年中華民國與美國合力抗擊日寇的堅實盟友關係。其中的中字號戰車登陸艦,憑藉着四千八百五十噸的滿載排水量,在一九六○年代兩艘美製船塢登陸艦中正艦(LSD-191,Landing Ship, Dock)和鎮海艦(LSD-192)入伍前,一直是中華民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兩棲登陸艦艇。
回首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中央海軍訓練團在山東青島成立,由美國海軍手中接收的頭八艘中字號軍艦,分別命名爲中海,中權,中鼎,中興,中建,中業,中訓,中基,取其「海權鼎興,建業訓基」之意。中海艦(舷號LST-201,中字號軍艦的舷號均爲2開頭)作爲中字號的首艦,在抗戰勝利後的新海軍序列中,自然是意義非凡。爾後,一九五八年金門八二三炮戰期間,中海艦在金門島南側的料羅灣搶灘運送補給物資時,遭到人民解放軍魚雷艇隊奇襲,該艦在鄭本基艦長(後升爲海軍中將)指揮下沉着應戰,以軍艦上配備的四十毫米雙聯裝快炮還擊,雖艦艉中雷受損,但竟擊沉了兩艘人民解放軍的魚雷快艇,這款海軍支援艦艇能有如此佳績,不愧博得「功勳艦「之名,在中字號的手足之間也是唯一有此殊榮者。
再者,一九四六年底,國民政府首次派遣了海軍特遣艦隊前往南海諸島進行勘查劃界,宣揚國威。特遣艦隊的成員除了由甫從美國接收返國「八艦」序列中的太平艦(DE-22,護航驅逐艦, Destroyer, Escort),和永興艦(PCE-42,改裝的巡邏炮艦,Patrol Craft, Escort)以外,同屬於中字號家族的中業艦和中建艦,以其龐大的運載能量和充裕的淡水水箱容量,正好作爲任務艦隊的補給船之用,所以毫無懸念地雀屏中選,一同偕行南海海域。豈料,西沙羣島中的永興島,中建島,和南沙羣島中的太平島,中業島即是以這四艘任務艦隻命名,故而名留青史。中業艦和中建艦的名聲因此還超越了大師兄中海艦。
據悉國民政府海軍和招商局,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美國海軍共接收了約六十艘的中字號同級軍艦。國共內戰期間,各艦命運不盡相同,除部分觸礁沉沒,或戰火損毀外,倖存者分別服務於兩岸政權的行列裡。而繼續效忠中華民國海軍的中字號軍艦,在國民政府遷臺後又承攬了登陸備戰演習、外島運補人員和物資、以及遣送大陸偷渡客等的任務,所以每一艘軍艦的背後都有功業彪炳的海上奇聞軼事可供分享,也承載了無數代海軍官兵揮灑的汗水和凝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