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林肯買不到漢堡套餐(葉家興)

漢堡套餐。(漢堡王提供)

5美元紙鈔因印有林肯總統肖像,而被暱稱爲「林肯」。過去在美國,一張「林肯、通常可以搞定「漢堡+薯條+飲料」的平價套餐,但最近幾個月來,因物價上漲的壓力,多數漢堡連鎖店取消了這個價位的平價餐,要不就是漲到6美元以上,要不就專攻10美元以上的高消費餐。這類通膨的僵固性幾乎是永恆的,換言之,「林肯」可能再也買不到一份漢堡套餐了!

美國連續半年物價指數遠超過4%,最近更是突破6%大關。迫使聯準會主席鮑爾月初在國會聽證會上終於改口,認爲通膨比預期的更高且更持久,現在是棄用「暫時性通膨」字眼的時候。然而,貨幣當局的判斷改變會導致縮表與升息的時間提早到來嗎?

來自學界和輿論的催促壓力逐漸升溫。例如知名經濟學家埃裡安(Mohamed A.El-Erian)就撰文呼籲聯準會公開詳細說明預測通膨走勢錯誤的原因,並且加快結束印鈔(資產購買計劃)放水的貨幣政策。無獨有偶,盛寶銀行(Saxo Bank)最近公佈的2022年十大預測,也認爲明年就是革命年,而通膨正是啓動革命之鑰,激發各種社會矛盾引爆的導火線。

盛寶銀行預測,美國通膨到明年底會升至15%,因爲企業請不到足夠資歷的員工而被迫提高薪資,推動幾輪「薪資升→物價升→薪資再升→物價再升」的螺旋式通膨上升。如果此景真的出現,人們對1970年的惡性通膨回憶將惡夢重演。當時,全球都經歷了這種薪資、物價相互拉昇的螺旋式通膨上升。美國通膨曾升至逾13%,直到聯準會連續升息至雙位數字,美國30年國債債券收益率升至15%,才遏止了那次恐怖的通膨狂潮。

即使通膨未必真的可能升至15%,但極有可能比目前的6%更高。目前加油站油價已升了25%,租金平均升逾20%,民生用品價格也升了10至20%,連平價漢堡套餐的漲幅都超過20%。如果不是這波物價上升來勢洶洶,美國政府恐怕也不會減少中國大陸貨品進口的關稅。3年前川普總統意氣風發地對中國發動關稅戰,結果就是美國人民受苦。苛政猛於虎,錯誤政策不是沒後果的。

就算通貨膨脹率維持聯準會的2%通膨目標,也表示每隔36年貨幣購買力就會削減5成。對能在資產價格長期獲利的高淨值人士而言,這並不構成什麼威脅,然而對於中低收入且無法坐收股價、房價上漲果實的大多數人而言,被剝削的購買力造成人們實質薪資長期下滑,反而拖低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拖累經濟成長。

從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印鈔量化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一直延續至今,長達13年。照說,非常規意味非常時期的短期手段,然而如今「非常規」幾乎成了「新常規」。可以說自手機世代有意識以來,幾乎所有成熟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都是非常規的。

印鈔規模幾近瘋狂帶動的資產膨脹,附帶引起貧富懸殊擴大。而物價指數又以生活成本指數等統計手段,使通膨相當大程度在指數中消失。例如,在指數中考慮品質調整,使得即使新產品價格不斷提高,但在政府統計裡卻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美國新車價格幾乎是30多年前的3倍,但政府統計裡只微漲了50%。

而電視、電腦及周邊產品不但沒有通膨,反而還有通縮!在物價指數的計算中,這些產品反而比1997年便宜了9成。因爲品質提高所帶來的價格上漲並不能被計算成通膨,而是人們選擇了購買更好的產品。然而,1997年的電視、電腦是現在的消費者可以買得到的嗎?所謂便宜9成的電子產品,所謂低通膨,是不是欺騙世人的假象呢?

物價指數的構成嚴重失真,因爲通膨早已讓許多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過去長年所謂的2%物價增長,在中等收入以下的人們實質感受來說,早就是10%以上的通膨!而疫情與貿易戰引發的供應鏈中斷,更讓如今的6%,對廣大庶民來說,動輒都是20%以上的恐怖世界!

如今,一張「林肯」終於解決不了一頓平價的速食餐了。哀哉,貨幣當局如不盡速改弦易轍,各種社會矛盾的引爆就差一支「番仔火」了!(作者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