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拋開仇恨 讓二二八和平翻頁(林保淳)

向四叉貓炫耀嗆蔣萬安下跪道歉的「大學生」團體。(圖/劉宇臉書)

二二八是個令人傷痛的日子,但其中的內情是相當複雜的,學者專家的追溯、探討、評論,各持異見,至今仍有幾乎完全對立的看法,而一般人則多數偏執於一隅,以個人的主觀臆解去認定、接受,其實也往往是隨聲附和而已,究竟其「真相」幾時能夠還原,或者是說可不可能還原,其實都還在未定之天。

我們現在能夠確知的是,二二八事件的確曾經發生,而且犧牲了不少生命,其中不但有本省人,同樣也有外省人,而其後隨之而來的「白色恐布」,受害者也同樣兼含本省與外省人士。我們也可據以推論,這是國民黨早期在臺灣施政的稗政,是應該加以批判、檢討的。至於其他詳盡的內情,在衆說紛紜之下,也只能暫擱一旁,靜待其後的歷史學家加以研究釐清了。

二二八事件在國民黨威權時期,被強行壓制了下來,人們不敢談說、不敢議論,在雲遮霧掩下,不僅隱藏了真相,滋衍不少任人解讀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蓄積了壓抑在內的種種不平與怨恨,這是當初國民黨最愚蠢的作法,也導生了延續至今的種種紛爭。

從李登輝開始,二二八事件逐漸被披露出來,朝野一致認爲二二八是一樁「悲劇」,理應對當初直接或間接的「受害者」,給予平反、回覆,乃至加以賠償;馬英九上任,更以總統之尊,代表國家、國民黨,不知公開道歉了多少次,但顯然還是未能弭平當時遺留下來的傷痕。

二二八事件原應在1997年明訂爲國家正式的「和平紀念日」後,告一段落,但其後的發展,卻往往與當初的「和平」2字完全背道而馳,罪名平反、名譽恢復、元首道歉、受害者賠償,年年此月此日,也都舉辦了官方追思、悼念的活動了,依法依理依情,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該做而未做的。

一個時代的創痛,是必須加以消解、撫平的,時隔76年,更應該隨着時間的消逝而療愈。但是,由於民進黨的操弄,此一傷痕不斷地被定期複製、重演、強化,用以攫取其最大的政治利益。無論從馬英九以降,國民黨如何道歉、認錯,且也因此嚐到了政權易手的苦果,但民進黨不但不肯領情,更持續假借「轉型正義」之名,施以無窮盡的追殺,苦難的二二八,成爲民進黨剷除異己、鞏固政權的兇器。

民進黨始終堅持,「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二二八,不合乎「轉型正義」的要求;但是他們對「加害者」的定義,其實是無限上綱,盡其可能擴大的。從私煙案伊始,原只是員警與民衆的衝突,員警是由陳儀所管轄的,陳儀又是蔣介石的麾下,蔣介石是外省人,外省人是從中國來的,由小而大,連坐而生,遂得出「蔣介石是元兇」、「外省人消滅本省人」的荒謬結論,連時隔76年,都還強行要生於1978年的蔣家後代蔣萬安「下跪道歉」、「將兩蔣父子的靈柩遷回大陸」,這是什麼樣的道理?。

在民進黨心目中,二二八不僅僅是政治紅利的提款機,而且是可以無限累積政治財富的「聚寶盆」,殊不知他們所提取出來的,還有更多、更可怕的不平與怨懟。這不平與怨懟,將臺灣民衆分隔成兩個陣營,親綠的每年一度就挑起了對國民黨的仇恨、對外省人的仇恨,乃至對中國的仇恨。對他們來說,二二八是「清算日」、是「仇恨日」,是「發薪日」。

二二八受害者的家屬,可能早就已經寬恕、放下了,可民進黨的政客卻始終不肯放下,因爲他們知道,一旦放下,聚寶盆就再也生不出紅利了,尤其是面臨到民進黨施政窘境,而又大選將近的日子,不但不願放下,更是推波助瀾、變本加厲。

反綠的陣營多的是不平,該做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年年還都要來演出幾場鬧劇,到底有完沒完?原本應該追悼、哀思的心理,逐漸變質,開始讓人感到厭煩,乃至嫌惡起來。二二八變成一個緊緊套在臺灣民衆身上的魔咒,按時響起,無休無止,任其所挾持的不平與怨恨,醞釀發酵,造成對立,然後互相批判、醜詆、撕裂,最終將會導致怎樣的後果,是讓人不敢想像的。

目前整個臺灣社會對二二八的觀感,其實已非常明顯有從同情、悲憫,逐漸轉向厭煩與嫌惡了,於是,遂開始有人倡議要廢除二二八的假期,以及主張不舉辦追悼儀式,這對「和平」兩字來說,是何其大的諷刺?長此以往,二二八會變成什麼樣的日子?當時的悲劇,有沒有可能在這樣的情勢下,再度發生?

二二八是臺灣民衆必須牢牢記住的日子,歷史是不能抹煞、不容忘記的,但歷史總是要翻頁的,拋開過往,注目未來,不要讓二二八從灰燼中復燃,以確保未來整個臺灣社會的和諧,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然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二二八呢?首先,將二二八所有的資料全面公開,展開正反觀點的辯論;其次,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必須嚴格杜絕黨政色彩濃厚的人介入,而以社會公正人士擔任,委員則由各黨派人士推薦;第三,紀念日放假依然保留,但不必每年舉辦,可以於每10週年盛大舉辦一次;最後,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應該知所分際,不容過度闌入、譁衆取寵。因爲,二二八是全臺灣民衆的二二八,不是政客的二二八!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