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一個交會在中東的十字正成形(劉必榮)

沙烏地阿拉伯國防部長哈立德預定30日訪問華府,預計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會面。(圖/路透)

打了超過1個半月的中東戰爭,因以色列和哈瑪斯達成人質與囚犯交換協議,讓炮火暫停了幾天。然而除了看戰事、看美國和中國較勁,比誰能讓更多人質獲釋,甚至讓雙方停火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戰爭背後的地緣政治變化。

第一個看的是印度的中東政策。從1950年代開始,印度就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但現在不結盟已經成過時的名詞。印度現在跟美國愈走愈近,雖說仍站在「全球南方」的角度發言,但一般認爲在中東,印度已經融入了美國建立的「安全生態」。所以儘管印度傳統上支持巴勒斯坦,但中東戰爭爆發後,印度的立場已明顯倒向以色列。

印度透過新的工具參與中東,一是參加印度、以色列、阿聯、美國的四方聯盟 (以4國英文名字第1個字母拼寫,即I2U2),一是今年G20峰會場外達成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EC)。這都是俄烏戰爭爆發後,爲遏制中國勢力進入中東的新地緣經濟安排。過去印度的中東政策着眼點不外能源、印度在中東的移工,以及在阿拉伯國家中爭取支持以對抗巴基斯坦,現在則是更前瞻的佈局中東新秩序。印度學者稱過去以不結盟爲底蘊的親巴勒斯坦政策爲舊中東,現在的地緣經濟安全生態爲新中東。印度現在正努力在舊中東與新中東之間維持平衡。

攤開地圖,我們可以從印度往左上畫一條線到中東,另一條線可以從沙烏地往左下畫到非洲。11月10日,就在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沙烏地爲了迦薩戰火,召開阿拉伯與伊斯蘭特別峰會的前一天,沙國在利雅德開了第一屆沙烏地與非洲國家的峰會。沙國王儲MBS在會上承諾,到2030年前要投入100億美元推動沙烏地與非洲國家貿易,另50億美元援助非洲國家發展,並正式啓動薩勒曼國王非洲發展倡議,投入250億美元,幫助非洲國家發展從潔淨能源到反恐到氣候變遷的各個項目。

沙國所有的佈局,都是爲了實現MBS的「願景2030」計劃。沙國希望在經濟與社會上脫胎換骨,就必須找新的夥伴。美國不可恃,沙國就要走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路,就需要加強軍備。所以我們還可以在地圖上從沙烏地再往右上角拉一條線到韓國。

俄烏與迦薩兩場戰爭開打,讓韓國國防工業一下子有了賣點,韓國想順勢推銷韓國武器,讓韓國一躍成爲世界第4大武器輸出國。10月底,尹錫悅總統在利雅德會見了沙烏地國防部長哈立德。哈立德表示兩國國防工業合作即將產出結果,這也將成爲兩國合作的里程碑。沙烏地的錢,加上韓國的刀,又牽出一條新的風景。

沙國爲求國防自主,從過去跟美國買武器轉向跟中國買武器,現又將觸角伸向韓國。韓國和中國大陸也有可能成爲軍售上的競爭對手,不過這都是枝節。重要的是看戰爭煙硝背後的地緣政治變化。以沙烏地爲中心,往右上畫一條線到韓國,往左下畫一條線到非洲;而從印度往左上畫一條線到中東,剛好就交會成一十字。這個十字在兩場戰爭前醞釀,在兩場戰爭爆發後成形。這個十字會有什麼漣漪效應,值得我們關注。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