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英特爾正在進行的世紀豪賭(李學文)

英特爾擴建晶圓廠完全昧於數位匯流典範移轉(由硬轉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英特爾能期待車聯網在5年後大爆發嗎?反而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的狀態。(示意圖/達志影像)

據報導,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表示,儘管全球經濟正在衰退,但英特爾將繼續在歐美等地建設新的晶圓廠,因爲半導體設施包括晶圓廠在內,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興建,晶片製造商也必須嘗試預期3 到4年的需求,然後再透過興建晶圓廠來生產出新的晶片。簡單來說,這樣的期程要求恰好與英特爾的擴張計劃相符合,因爲英特爾預期數年後半導體需求會呈現大反轉,英特爾「剛好」以擴張的產能來吞噬此龐大的市場。

英特爾的推估當然不是毫無根據,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未來半導體需求將以每年增長5% 的幅度增加,直到2030年,半導體的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1兆美元,較當前的規模增加翻倍。

我個人反倒認爲英特爾在此時擴建晶圓廠根本就是一場世紀豪賭,因其完全昧於數位匯流典範移轉(由硬轉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首先,2017年時,我服務的科技集團就曾花費不貲購買具有公信力市調公司之VR/AR產業數據報告,直稱過了5年之後,VR/AR生態系相關終端軟體及服務販售會有數十倍的營收成長,時至今年,正好是2022年,結果如何?讀者當可自行判斷。數據不可盡信,此爲一例。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地緣政治挑戰變得更大、反全球化正在發酵、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種種壓力正在擾亂全球。但在這些原因之中,偏偏較少着墨數位創新嚴重不足等因素。

不要忘記,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裡,數位經濟對全球經濟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力,美中諸多網路相關企業市值屢破新高,蘋果市值甚至一度突破3兆美元大關。半導體畢竟不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市場在解讀半導體需求的下降時,究竟是數位經濟影響到全球經濟,或是全球經濟拖累數位經濟,目前仍尚未有蓋棺論定的結論,此時,英特爾完全以面向企業的角度、晶片硬件的角度看待數位經濟,豈不危險?此其二。

我經常提及帶領全球后數位匯流、新分流走出新匯流的康莊大道有二選項,其一爲元宇宙,其二爲車聯網,因其皆爲嶄新的使用情境、數位創新應用的處女地。我們不妨審視一下。

根據歐洲新聞臺(Euronews)3日報導,歐盟執委會國際合作總司11月30日在元宇宙平臺辦了一場「盛大派對」,希望促進歐盟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吸引3000億歐元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減緩貧窮問題或氣候危機。這場元宇宙派對的目標希望讓不瞭解歐盟、不常接觸到歐盟相關資訊、習慣使用TikTok和Instagram的18至35歲的年輕族羣更瞭解歐盟任務和使命。結果證實效果不佳,斥資38.7萬歐元,卻只有6個人參加。祖克柏所提及的元宇宙雖立意恢宏,但畢竟是一個新的生態系,能否如英特爾這般預期在5年後能大爆發,也因此橫生一個巨大的半導體市場需求,我個人是存疑的。

再來看看車聯網,當以馬斯克的Starlink爲主軸。

受到全球電動車大廠如睡獅般驚醒、大力發展電動車的壓力影響,1年多前我已預測馬斯克將會舉起重振數位經濟的大纛,大舉進軍網路業。他的出手也的確讓人驚豔,不僅推出 Starlink 1.0、2.0版,掀起全球低軌衛星話題熱潮,同時還吞下推特並戮力改造它、推動內容訂閱,更想成爲美國至今仍未能出現的超級應用,甚至誇口要自推手機,儼然一副後數位匯流救世主的模樣。但以目前Starlink 2.0版的表現僅能支援文字傳輸來看,要能真正變成萬用的車聯網,恐仍需不少時日。

讀者莫忘了我們所使用的電信網路,從3G到今日的5G差不多也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重點是,英特爾能期待車聯網在5年後大爆發嗎?

還好,分析師也不斷提醒,英特爾在未來幾年建設新晶圓廠的數量,很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的狀態。

(作者爲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