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在野合作 治媒體亂象(賴祥蔚)

2024大選過後,新一屆立法院將於2月1日開議,立法院長龍頭的爭奪備受矚目。圖爲示意圖。(資料照/ 張鎧乙攝)

新的立法院結構是三黨不過半,這可能有個好處,就是朝野可以好好溝通法案,尤其是在共同關切的議題上,例如媒體亂象。

選舉期間,民衆黨多次抗議新聞不公,選後柯文哲還說要繼續經營網路電視;國民黨則說新聞頻道偏綠;即使民進黨也認爲有電視臺不友善。既然如此,現在就是推動媒體改革的最好時機,尤其國民黨與民衆黨因爲是在野黨,更應該在這個議題上合作,把新聞亂象的問題根本解決,以免在接下來的選舉又聲稱吃虧。

在這方面,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柯志恩熟悉媒體,翁曉玲曾經擔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民衆黨的不分區立委黃國昌、黃珊珊一向關心這個議題,都是很適合的改革推動者,不妨攜手合作。

新聞應該要公平公正,談話性節目則可以有電視臺自己的立場。但根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過去對臺灣電視新聞的研究,政黨偏差非常明顯。這其實很好解決,根據社會科學進行內容分析,要求電視臺自律改善即可。過去爲什麼不據以要求自律,令人好奇,但只要朝野合作,未來要改善可立竿見影。要做內容分析,傳統方式耗費不少人力,現在可以用最新的網路聲量工具進行分析,省時又有效率。

臺灣的媒體亂象,新聞只是第一層次,朝野還應該在內容生產以及網路平臺這第二和第三層次上合作。

在內容生產的部分,過去文化部大力資助公共電視製播好的旗艦節目,口碑非常好,未來如何進一步整合所有電視臺的力量,邁向國際,這就涉及了媒體的產業政策。可惜的是,我們過去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媒體的產業政策,只有媒體監理政策,而且連主管部門是誰都講不清楚。本屆立法院應該要釐清到底哪個政府部門應該負責媒體產業發展,以及具體的產業政策內涵,否則實在說不過去。

第二層次的挑戰也不難完成,如果有心,3個月內應該可以釐清權責機構,1年內提出有策略高度的產業政策。

臺灣遇到最大的挑戰是網路平臺當道,而且主流的都是境外平臺,例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X、Netflix,甚至連大家最常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也都是境外當道,例如Line,甚至是WeChat。這其中不只有臺灣的電訊傳播產業資源正被境外掏空的問題,還有更嚴重的國安問題。歐盟推出《數位服務法》,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對抗來自境外的網路巨擘。

第三層次的問題最難解決,以往不太常看到有人真正關心這個議題,在野黨不妨一起合作,提出對執政黨的有力挑戰,在良性互動之下,朝野一起激盪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纔是臺灣之福。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